天涯书库 > 灾难故事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

清朝未年,国家越来越衰弱,政治越来越腐败。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 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全歼清王朝的北洋水师。中国惨败之后,第二年又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更加严重而紧迫!

这时,国内的进步知识分子,纷纷寻求探索富国强兵的办法,以各种方式向清政府提出建议。其中卓越的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早在光绪十四年十月,康有为就曾经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变法,这也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第一次向清王朝正式提出变法的建议。但是由于一些大臣的胆小怕事,不敢呈交皇帝,康有为的这份建议没能让光绪皇帝看到。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正好又是各地举人到北京考进士的年份。康有为趁这个机会,联合各省前来参加考试的举人一千多人,于5 月2 日联名上书请愿,反对《马关条约》,要求清王朝变法维新,富国强兵,并且提出了变法的具体措施。尽避清政府仍然拒绝接受知识分子们的上书,但这次行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第一幕。

在进士考试中,康有为也借答卷的机会,大谈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给光绪皇帝和他的老师翁同龢留下了印像。

不久发榜,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他在5 月29 日第三次上书,提出变法的步骤。这次上书光绪皇帝看到了。不久康有为又第四次上书。

康有为的这些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与赞赏。在中日战争中,光绪皇帝曾经主张坚决抗战;对于签订《马关条约》,也是不情愿的,但由于慈德太后的牵制和压力,他不得不这样做。他也意识到除非变法,否则无法挽救中国。要想不做“亡国之主”,就必须改革图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七月十七日,他颁发了一个要求“因时制宜”治理国家的圣旨,提出一系列变法改革的新问题。然而又因为慈禧太后一伙把持朝政,反对变革,使光绪皇帝的圣旨,变成了一纸空文。此后,光绪皇帝又曾几次提出要实行“新政”,但都因为慈禧太后一伙的阻挠而无法实施。光绪皇帝只得一面等待时机,一面悄悄地做提拔改良派、排斥顽固派的工作,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力。

这样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也就是戊戌年)的6 月,时机已渐渐成熟,改良派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下诏,明确国家的方针大计,也就是变法维新。6 月11 日,光绪皇帝根据大臣们的建议,由他的老师翁同龢起草了一个诏书,向内阁大臣宣布,决定实行变法。诏书中详说了变法自强的道理,分析了多年来变法未成的诸多原因,并明白地告诉大家,今后各级大臣,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要学习有实用的知识,培养变法改革的人才。

光绪皇帝希望,从此之后,全国上下一心,实行变法维新,挽救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中国。

紧接着,改良派大臣又上书皇帝,推荐“维新救时”的人才,请皇帝“破格委任”。被推荐的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光绪皇帝亲自召见了康有为和张元济。康有为首先陈述了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在外国帝国主义的逼迫和分割下,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除非完全改革过去的政策法令,否则就不能重新富强起来。

光绪皇帝当即表示赞同。

康有为接着指出,所谓变法,首先要把制度法律完全改订,否则只是“变事”,而不是“变法”。他请求光绪皇帝统筹全局,先设立“制度局”,改变制度法律。康有力又指出,现在朝中的大臣,大都老朽守旧,不懂世界大势,又不学习,要靠他们来变法,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一定要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官员和知识分子,来办理新政。至于原来的老臣,可以采取养起来的办法,只要他们不干扰新政,就保持他们原来享受的待遇。

光绪皇帝对康有为的意见都很欣赏。但是就在谈话过程中,他还怕慈禧太后派人偷听,并且叹息慈禧太后实际上掌握着国家大权,干扰太大。康有为希望他把现在能做的事情先做起来再说,而且回答了光绪皇帝对许多具体问题的提问。经过这次召见,光绪皇帝打算重用康有为,可是却遭到了保守派大臣荣禄、刚毅等人的反对,结果只给了他一个在总理衙门上行走的职位,准许他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康有为抓住了这个特殊待遇,在变法维新的一百来天中,几乎每天都有专门的奏折给皇帝,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建议。而光绪皇帝对他的建议也十分重视,采纳了很大部份,在这一段时间中,光绪皇帝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新政的政令颁布。

但是,变法维新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顽固派的反对。

慈禧太后最初能允许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和变法,是有原因的。一是由于《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她不得不暂时退往幕后;二是由于她还没抓住扁绪皇帝的把柄,没有做好发动政变的充分准备;三是主张变法的改良派同英、美传教士有联系,她怕得罪外国人。但是,慈禧太后也决没有放弃干扰破坏的努力。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后的第四天,她就借故罢免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是主张变法的中坚人物,光绪皇帝接到慈禧太后发来的命令,顿时脸色大变,浑身颤抖,好像折断了一条胳膊。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又任命她的心腹亲信荣禄兼任直隶(河北省)总督,统率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三支军队,实际上掌握了北京及其周围的军事大权,为他们后来发动政变打下了基础。

慈禧太后一派的保守派大臣,不断向康有为等改良派发动攻击。虽然由于光绪皇帝的保护,康有为暂时没有遭到罢免;但光绪皇帝也深深感到变法难以推行。

而各省的大臣,多半是慈禧太后扶植起来的,对变法维新都抱消极态度,或者借词推托,或者陽奉陰违,不干实事。尽避光绪皇帝三令五申,他们自然不放在眼里。朝中的顽固派大臣,公然同光绪皇帝争执吵闹,并且动不动就说:“希望皇上去请示太后!”光绪皇帝虽然不满,也无可奈何。在变法期间,他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去拜见慈禧太后,请示重大问题:对于顽固派的大臣,光绪皇帝也不敢放手处罚罢免,时时要对他们做出让步。

到了这年8 月下旬,慈禧太后认为发动政变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一步步行动起来。8 月23 日,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去拜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就通知他,计划在9 月份举行阅兵活动的日程。光绪皇帝就已预感到大事不妙了。9 月4 日,光绪皇帝又同顽固派大臣发生了一次激烈冲突。事情的起因是礼部的一个主事王照,写了一份奏折,请光绪皇帝游历日本和西洋各国,并请建立商部和教部。王照的官职小,没有资格直接向皇帝上书,必须由礼部负责人代转。可是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是保守派,不肯代递,认为皇帝出国考察是不可行的。王照坚持要求代转,怀塔布、许应骙仍然不肯。王照便又写奏折揭发怀塔布、许应婴的行为,请皇上处分他们,并扬言二人如再不代他转奏,他就到都察院去控告他们。怀塔布、许应骙只好代王照转了奏折,但同时也写了奏折,攻击王照。哪知光绪皇帝不但表扬提升了王照,而且罢了怀塔布、许应骙等人的官。第二天,光绪皇帝又提拔了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人。这是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一伙保守派的强烈反击。

怀塔布等人被罢官后,纷纷到天津去找荣禄,陰谋筹划军事政变,推翻新政。

到了9 月中旬,形势已经十分危急。9 月14 日,光绪皇帝再去颐和园见慈禧太后,第二天回到官中,便写了一封秘密诏旨,让杨锐偷偷地带出皇宫,交给康有为。在这封秘密诏旨中,光绪皇帝明确地指出,慈禧太后“不愿将法尽变”,也不许罢免顽固派老臣、起用改良派知识分子。他深感自己在这场斗争中,“权力实有未足”,如果一定要硬干下去,则连他的帝位只怕也保不住!他急切地问康有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 而又不至于违背慈禧太后的“圣意”?并希望康有为与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等人迅速筹划商量后报告给他,由他考虑实施。

然而,光绪皇帝的最后努力,已经不可能产生效果了。仅仅两天之后,9 月17 日,光绪皇帝又让林旭传出第二封秘密诏旨,命令康有为到上海去办报,并强调要他“迅速外出,不可迟延”。同一天,光绪皇帝又颁发了一份公开的圣旨,叫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显然,光绪皇帝已经看到了变法的失败,只想让康有为等人逃出北京,争取多保留一点改良变法的力量了!

康有为等人读了光绪皇帝的秘密诏旨,痛哭流涕,发誓宁死也要救护皇上。为了挽救变法失败和光绪皇帝失权的危机,他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去动员袁世凯发动政变。

他们为何会看中袁世凯呢?一则因为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拥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新军”;二则因为尚未识破袁世凯惯于玩弄两面派手法,认为他一直支持变法维新。袁世凯对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争权的斗争十分关注,他脚踏两只船,骗取双方的信任。9 月16 日,光绪皇帝刚刚召见袁世凯,破格提拔他为候补侍郎。所以,到了光绪皇帝处境危急的时候,康有为便认为拥有兵权、能够救护皇帝的,只有袁世凯了。

9 月18 日,袁世凯已经听到一点风声,知道朝中的局势将有大的变化,当天夜里他就赶写奏折,想提前回天津去。正在这时,谭嗣同来拜访他。袁世凯立刻意识到,重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他连忙迎出来见谭嗣同。谭嗣同对袁世凯说:“你最近刚刚受到皇上破格提拔的恩遇,一定会想报答皇上。

现在皇上有大难,除了你,就没有人能救了!”又告诉他:“荣禄最近向慈禧太后献计,打算废掉皇上并且杀害他。你知道吗?”袁世凯摇摇头,说不知道。这时,谭嗣同就要求袁世凯领兵杀掉荣禄,清除顽固派,保卫皇上!

袁世凯见谭嗣同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又见他腰间好像带着武器,料想自己如不答应,谭嗣同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便哄骗他说:“你拿我当什么样的人了!我家三代人都受皇上的恩典,决不会耽误皇上的大事。只要能对皇上有益,我就是死也要干!”

谭嗣同放心地走了。

袁世凯却放不下这颗心。他反复思考,感到光绪皇帝已没有实权,慈禧太后却根深蒂固。自己如果投靠皇帝,只怕自身难保;而投靠太后,一定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于是,在9 月20 日上午,袁世凯去见荣禄,把谭嗣同的话都报告了荣禄,出卖了改良派。当天晚上,荣禄就赶到北京颐和园,把一切情况都报告了慈禧太后。

9 月21 日,慈禧太后不声不响地出了颐和园。回到了皇宫里,突然出现在光绪皇帝的面前,宣布光绪皇帝的种种“罪状”,把光绪皇帝软禁在中南海里的一个小岛瀛台上,一直到死都没有再放他出来。

仅仅维持了103 天的戊戌变法,以顽固派的政变而彻底失败。

康有为逃进了英国大使馆,后来在英国人的保护下,从北京逃到上海,又逃到香港,十月里逃往日本。梁启超也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流亡到日本。

政变发生时,有人劝谭嗣同赶紧逃走。谭嗣同拒绝了。他说:“各个国家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能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听说有为了变法而流血的,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繁荣昌盛。我愿意做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个人!”9 月25 日,谭嗣同被顽固派逮捕,9 月28 日遇害。同时遇难的还有积极参预变法的杨锐、林旭,刘光第、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以及赞成变法、反对慈禧大后政变的杨深秀。这6 个人,被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失去了最后一个转危为安的机会。仅仅十三年后,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就寿终正寝了!

(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