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皇帝故事 > 罗马女帝特蕾西亚 >

罗马女帝特蕾西亚

1717年5月12日凌晨,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前聚集着密密麻麻的人群。

人们在等候一个皇家之子的诞生。孩子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爵、匈牙利国王兼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六世。长夜逝去,太陽跃出了地平线。6点左右,查理六世来了,宫廷驿骑连夜到拉克森堡猎宫把皇后即将分娩的事告诉了他。当骑兵卫队簇拥着皇帝飞奔而至时,人们夹道欢呼:“皇帝万岁!”皇帝刚进皇宫,宫门旋即关上。维也纳市民以敬慕而高兴的心情仰视着皇宫灯火通明的窗户。

7点30分,斯特凡教堂响起了洪亮的钟声,这是用来宣布胜利、喜庆的声音。皇家之子诞生啦!是王子?还是公主?钟卢没有透露!沉重的宫门终于打开了,一名宣谕官走到翘首屏息的人群面前,大声宣布:“肃静!一位女大公——罗马皇帝和皇后陛下的长女——诞生了!”没有欢呼声,没有掌声,人们默默地散去。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年前唯一的皇子才满7个月就夭折了。如果查理六世与世长辞前不留下儿子,由长女继位是难以避免战争和覆灭的。

当晚,查理六世和全体达官显贵仍按计划给孩子举行了洗礼,并给她命名为玛丽亚·特蕾西亚。

后来,查理六世虽然又有了两个女儿,但始终没生过儿子,因而对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格外宠爱,同时又为了确保长女拥有合法的帝位继承权而苦心经营,费尽了心机。

早在1713年,查理六世就颁布了有关帝位继承法的国事诏书。规定帝位的继承顺序为:查理家族的长子,其次为女儿,第三为没有留下儿子的约瑟大一世的女儿所生的子孙。继承人首先是长子或长女。这个庄重的声明还确定了奥地利君主国所属各领地的不可分割性。

查理六世非常担心在他百年之后会发生一场王位继承战。他花了数年努力,首先让各领地的君主承认国事诏书上有关长女继承权的规定,然后力图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承认。为此,他付出了种种让步和牺牲,终于获得法兰西、普鲁士、英国、西班牙和俄同等列强的同意,在承认国事诏书的协议上签了字。但巴代利亚却主张古老习惯的继承法,不同意查理六世的主张,光陰似箭,玛丽亚·特蕾两亚已长大成人,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1736年,查理六世拒绝了与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政治联姻的建议,同意女儿自己的婚姻选择。她的意中郎君是洛林公爵弗兰茨·斯特凡。这位英俊矫健的贵族之子,在15岁时来训维也纳的宫廷里生活,他与玛丽亚·特蕾西亚青梅竹马,情投意合。1736年2月2日,28岁的洛林公爵弗兰茨·斯特凡与19岁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奥古斯丁教堂正式举行婚礼。新郎彬彬有礼,举止文雅。新娘身材苗条,美丽迷人,焕发出幸福的神采。他们面对主持婚礼的大主教宣誓:“海枯石烂心不变,白头借老不分离。”

1740年10月,查理六世在吃了有毒蘑菇后病倒了。眼看父皇病情日益恶化,已有3个孩子、现又第4次怀孕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心中一急,晕倒在钟爱她的父亲床边。人们赶紧把她抬出房间。10月20 日,查理六世驾崩,终年55岁。

当天,年仅23岁的玛丽亚·特蕾西亚登基,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全部领地,成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女王以及奥地利的大公。在登基大典上,这位年轻的女王强忍着悲痛,以清晰而义坚定的语调宣誓就位,发誓要将父业继承下去。满朝文武都被女王的美貌、勇气和决心深深打动了,于是纷纷表示效忠,高呼:“女王万岁!”

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唯一的女统治者,女王十分清醒地看到自己执政时所面临的艰难形势。在罗马帝国广袤的国土上,只有一支不足10 万人的军队,而且士气低落,指挥失灵,似一盘散沙。国库空虚,食品匮乏,瘟疫横行,民众陷入绝望。而周围的列强,一个个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挑起事端,发动战争。因此,她惟有以百倍的勤奋,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挑战。

登基后的第二天凌晨,女王就召开枢密会议,她的丈夫作为摄政王坐在她的左边,其余6 位先父的大臣按平时的习惯入座。女王坚定地表示,只有她才有权按照国事诏书继承父位,并决心捍卫现有的条约和协定。同时,她将全部留用这些重臣,同他们忠诚共事,保住炳布斯堡帝国的地位。诚恐诚惶的大臣们为继续留任而感到高兴,一再躬身表示愿竭尽全力,辅助女王,重振霸业。

女王深信,是历史赋予她一种使命,所以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

她了解到百姓对帝国的命运深感忧虑,便常到百姓中露面,竭力安抚他们。

她敞开宫廷大门,接待最低一级的臣属,听取他们的要求和怨言。不久,年轻的女王就得到臣民们一致的赞誉:“女王万岁!”

女王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勤奋工作着。遵照她的要求,侍从官塔鲁卡为女王制订了每天的工作日程,并呈送给她。女王看后,不禁愤怒地喊道:“什么?难道要我8 点才起床吗?”她立即用那充满活力的手把8 点改为6 点,并在括号内加上“5 点:夏季作息时间”。她不顾宫中传统,把晚餐由晚11 点改为8 点半。因为对每一个案卷,每一项工作,她都要亲自过目,她必须抓紧时间,晚上也要工作。她乐于全国各地巡视,在乡下一口气步行几个小时,途中仅吃一顿便餐。她临产前还到歌剧院接见演员,分娩后几乎看不到她休养,没两天她就去走街穿巷,或伏案工作了。

然而,预料中的危险不久就发生了。遵照惯例,女王向各领地的君主和欧洲各国首脑通报了她的登基。她的外交使节向各国表示希望能继续保持彼此的良好关系,并确信国事诏书的各签字国一定能履行他们承担的义务。但是,原先就反对国事诏书的巴伐利亚,在查理皇帝逝世没几天后,就在法国的支持下提出继承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要求。西班牙也垂涎于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刚刚即位不久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一方面对女王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却暗中进行战备,并在当年12 月就派兵进攻了罗马帝国的西里西亚省,这个昔日的“朋友”,成了女王的头号敌人。

继普鲁士之后,巴伐利亚与法国以及西班牙军队也加入战争,从而揭开了长达8 年的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的序幕。面临如此严重的威胁,玛丽亚·特蕾西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屈服和软弱。她一再表示,将誓死保卫父辈留下的家业,寸上不让。但由于父皇留下的国库空空如也,军备状况极其恶劣。

1741 年4 月初,奥地利军与普鲁土军在莫尔维茨平原决战,结果普鲁士军获胜。这一胜利,使整个欧洲都吃一惊,法国、英国、荷兰、汉诺威和尼德兰的代表都表示愿意与胜利者结盟。以前曾获得各国确认的国事诏书成了一纸空文。在国际上巨大的压力下,女王被迫作出让步。西里西亚省被普鲁士完全占领。1742 年2 月,巴伐利亚选帝侯阿尔贝尔特登上帝位,成为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七世。布拉格也被德意志各邦和法国军队占领。

西里西亚被占,国事诏书遭废弃,以及查理七世加冕,导致哈布斯堡王室的帝位旁落。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女王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然而,也就在这时,玛丽亚·特蕾西亚开始发挥出她非凡的才干,逐渐成为一个杰出的女统帅。

首先,她在1741 年6 月前往匈牙利,参加加冕仪式。她头戴王冠,顶蔽华盖,登上匈牙利国王的宝座,大主教和匈牙利的王公显贵向女王宣誓效忠。

仪式结束后,女王在议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以承认匈牙利人的特权为代价,获得议会和民众的信任。匈牙利议会决定提供10 万人的军队,与奥地利军队共同抗击外国的入侵。接着,女王在1742 年6 月不失时机地通过签订条约使普鲁士退出反奥地利的联合阵线,暂时保持中立。在敌我力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女王统率的奥军在上奥地利、已伐利亚和北意大利与法兰西、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的军队展开殊死的对抗,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743 年6 月9 日,奥军攻占慕尼黑,巴伐利亚残部投降。查理七世成了一名没有土地、没有军队、也没有钱的君主,最后不得不在6 月27 日同奥地利签订了一项中立条约。玛丽亚·特蕾西亚终于胜利了。

由于形势逆转而深感恐惧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撕毁了保持中立的条约,于1744 年8 月率8 万军队再次向奥地利扑来,使奥军又一次面临危险。1745 年1 月,查理七世皇帝因病驾崩,在临死前他告诫自己的儿子,放弃皇冠,与奥地利讲和。这一突然变故,使危机顿时烟消云散,通向和平的道路打开了。巴伐利亚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结束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丈夫弗兰茨·斯特凡也因此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弗兰茨一世。

1745 年10 月4 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典礼在法兰克福举行。当弗兰茨一世和女王出现在大教堂时,人们欢声雷动,大家不仅想看一看头戴皇冠的罗马皇帝的英姿,更想目睹这位己被称作“皇后”的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女王的风采。仪式结束后,皇帝举起双手,向皇后递上金球和权杖,而皇后向她丈夫致礼,挥动手帕,亲口高呼万岁!这时,群情激昂,“皇帝万岁!“皇后——女王万岁!”的欢呼声经久不息,人们都为这一对恩爱的帝王伉俪而自豪。

1745 年圣诞节,维也纳上空雪花飘扬。嘹亮的钟声敲响了,它不但在庆贺圣诞,而且在祝贺奥地利同普鲁士缔结了和约。英格兰、西班牙和法国也相继提出议和。1748 年,长达8 年的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终于结束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虽然失去了西里西亚领土,但却成功地维持了父皇时代的大部分领土。神圣罗马皇帝的桂冠也重新归于哈布斯堡王室。全欧洲都把玛丽亚·特蕾西亚尊为皇后兼女王,甚至连老对手弗里德里希二世也称她为“匈牙利女王”了。

在这之后,玛丽亚·特蕾西亚主要着力于内政改革,以巩固哈布斯堡土朝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当然,她重建国家的全部努力,也是为了报复普鲁士和夺回西里西业。

在外交方面,女王为了夺回西里两亚,与多年的宿敌法国修好。以孤立普鲁士。

1756 年,她与法兰西缔结了防卫同盟条约。这两个仇深似海的宿敌,一举结为同盟,强烈地震撼了欧洲的外交界,被人们称之为女王的“外交革命”。

另外,18 世纪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俄国,也恐惧普鲁士的发展,加之女皇伊丽莎白非常讨厌普鲁士国王,便与奥地利签署了圣彼得堡条约,两位女皇订下协议共同对付普鲁士。不久瑞典也加入反普鲁士的同盟。

弗里德里希二世获悉这个反对他的联合阵线后,于1756 年4 月先下手为强,大军直扑萨克森,发动了历史上所称的“七年战争”。战争渐渐对奥、法、俄三国有利,弗里德里希二世一度丢弃了柏林,陷入了困境。但是,1762 年1 月5 日,女沙皇伊丽莎白突然驾崩,狂热崇拜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彼得三世登基,形势立即发生了变化。彼得三世下令俄军迅即撤离前线。不久,俄国竟同普鲁士签订了和谈协议,反而联合普鲁士攻打昔日的同盟者奥地利。

瑞典和法国也想退出战争。战争终于在1763 年结束了。玛丽亚·特蕾西亚收复西里西亚的计划化为泡影,最终不得不承认西里西亚属于普鲁士。

在这20 多年的艰苦岁月中,玛丽亚·特蕾西亚确立了她的中央集权制度。她作为专制君主,她的命令在君主国所属各邦都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而下允许各行其是。即使是她的丈夫弗兰茨皇帝,也回避国政。她改革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组织机构,排除了贵族对地方行政的介入。在财政、税收、贸易和手工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的收入几年就翻了一番。她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父皇留给她的只有不到10 万军队,而且装备差,士气低落。到1769 年,奥地利已拥有20 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了。

玛丽亚·特蕾西亚在家庭生活上十分美满幸福,充满活力。她与弗兰茨共同生活长达29 年,有16 个子女,其中3 个早年夭折。1765 年8 月18 日,弗兰茨一世皇帝患脑溢血而猝死。这对玛丽亚·特蕾西亚来说是一场灾难。

她悲痛万分,失去了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她甚至计划将政权交给长子约瑟夫,自己到修道院里去。在大臣们的苦心劝谏下,她才回到政务工作中。但她长年穿起了丧服,搬到四壁都用黑色天鹅绒蒙上的房间居住,以哀悼亡夫。

她规定宫廷女眷此后在宫内一律穿黑色服装,并禁止使用脂粉。她自己的表于1765 年8 月18 日停止走动。她在祈祷簿上写道:“皇帝活了680 个月,2958 个星期,20778 天,或496992 小时”。她同弗兰茨的幸福结合共经历了29 年6 个月6 天,或者说经历了“352 个月,1540 个星期,10781 天,或158744 小时”。1766 年2 月12 日,即她的结婚30 周年纪念日,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在挂满了她“亲爱的和伟大的丈夫”的照片的办公室里度过的。她祈祷了很久,然后给她的女友恩岑贝格伯爵夫人写信说:“..我无时无刻都在回顾和思考我昔日的幸福。当我还拥有幸福时,我利用的太少了。迄今为止,已经消逝的30 年好像觉得只有10 年。在厄运降临以后的这5 个月里却好像已有20 年。”对亡夫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尽避如此,女王没过多久就再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政务之中,按她自己的话说,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为了不浪费时间,为了不致于忘却自己的处境和责任”。

玛丽亚·特蕾西亚作为一位母亲,对子女充满了爱,但更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长子约瑟夫在父皇逝世后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并任命为奥地利的共同统治者。玛丽亚·特蕾西亚把他视为自己的助手和继承人,从小他就受到非常严格、完善的教育。他两岁半时,女王就让他在一些国务活动中露面。6 岁时,他按女王的要求开始接受一名意大利教师的教育。一年后,他得到指挥一个团的权利,父皇命人给7 岁的他做了一套配有一把小军刀的军服。当营长们步入皇宫向他们的新上司致贺时,女王却把他送到自己的房间去进餐,以免这位新“上校”在检阅他的“部下”时过早产生高做情绪。

女王为把约瑟关培养成一名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给他规定了繁重的课程:古代和现代语言、算术、几何、地理、历史、宗教、军事学、防御学、货币学、骑术、音乐、舞蹈,等等,总之,约瑟夫应当无所不懂,无所不能。

女王对他的每一课的教学计划,都要亲自审批并用法语写出挂在墙上。课程排得非常满,女王似乎还嫌不够,在课程表的最后还写上:“可把阅读必要的读物排在空闲时间内,主要是星期大和节假日。”

约瑟夫24 岁时当上罗马帝国的皇帝,但女王并没有交给他实权。玛丽亚·恃蕾西亚和约瑟夫二世的共同统治使奥地利的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历史学家称之为启蒙专制主义时期。

就这样,玛丽亚·特蕾两亚女王作为一个出色的当政者,在危急关头,拯救了自己的国家,并稳步地推进了各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她以一个启蒙专制君主的强烈个性,充分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她那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她被奥地利人尊为“国母”。

1780 年11 月29 日,执政40 年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因3 年前染上天花,健康状况急骤恶化而死于心脏病。临死前,她把子女都叫到身边,对每个人都讲了一些感人肺腑的话,她微笑着恳请约瑟夫要照顾好自己的兄弟姐妹。她不愿入睡,她要亲眼看着死神的到来。晚上9 点钟,这位坚强的女王挣扎着站起身,似乎要向前走。约瑟夫快步向前并问:“陛下想到哪里去?”

她没有回答就倒下了,一阵痉挛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就这样,神圣罗马帝同唯一的女统治者玛丽亚·特蕾西业与世长辞了。

(陈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