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坛经解读 > 第十一讲、嘱咐(04)真假动静 >

第十一讲、嘱咐(04)真假动静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太极、延和:因太平公主扶持李隆基夺权,一年之内改了三次年号:太极、延和、光天。)

慧能于太极元年壬子年,也是延和元年的七月份,命令弟子们到新州国恩寺寺建造墓塔,并派人催促尽快施工。第二年夏季末落成。七月初一这天,聚集弟子们说:“我到八月,就离开尘世。你们如果有疑问,尽早提出来,我将为大家回复,以破除心中的疑团,让迷惑消除。我去世以后,就不能再教你们了。”法海等人听了这段临终遗言,全部都哭泣起来,只有神会神情不动,也没有哭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慧能说:“神会小禅师,没想到你竟然做到善与不善一个样,诋毁与赞誉不动摇,悲哀与喜乐俱不生,其他人都没有做到。这么多年在山中修行,修行的是什么呀?你们今天悲泣,是在为谁担忧啊?如果是担心我不知道去哪儿吗?我自己当然知道要去哪儿,否则就不会事先预告你们。你们如此悲泣,大概不知道我的去处吧。如果知道我的去处,就产会这样悲伤。法性本来就是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我的形体之身虽然迁化了,但法身却永远存在着,并没有死。”

“你们都坐好了,我给大家说一首《真假动静偈》。你们育读这首诗并背下来,如果你们的认识与我的诗相同,并依此修行,就不会失去我的宗旨。”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诗的大义:“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的真,不要以为见到的就是真,如果认为见到的就是真,你的见解不是真。如果自己认识心为真,离开假相就是心为真,自己的心不离开假相,哪儿还能找到真?有情生命都欲动,无情事物都被动,如果修习禅定为不动,等同无情瓦石不会动。如果要找真不动,动中有静有不动,不动是不随假相动,而无情之物无佛种。能够善于辨别事物相,这才是找到世上第一不动,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才是真如佛性的活用。告诉诸位学佛人,努力必须要用意,不要身在大乘门内,心里却执着于生死智。如果大家能与我说的佛法相应,就可以共同讨论佛本义。如果实在不能相呼应,合常致礼不争各欢喜。我此禅宗本不争,争论就已失道意,执着于争论的法门,自性就已经进入了生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