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坛经解读 > 第九讲、顿渐(02)江西志彻 >

第九讲、顿渐(02)江西志彻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剌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江西僧人志彻,本名张行昌,少年时爱行侠仗义。自从南北二宗分化以来,二位宗主并没有你我之分,但弟子们免不了竟起爱恨之心。当时神秀的门人,自立神秀为第六祖,但又忌惮五祖传衣钵之事被天下人所知,于是,背着神秀暗地里派行昌来刺杀慧能。慧能有他心通的功能,预先知道了此事,所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放置了十两金子。夜幕来临,行昌进入慧能卧室相要加害,慧能伸出脖子让他砍,行昌连挥三刀,没有能伤及分毫。

慧能说:“正剑不邪,邪剑不正,我可以给你钱,但不会送给你性命。”行昌惊恐仆倒在地,良久方醒,于是向慧能哀求悔过,并表示愿意出家为慧能弟子。

慧能于是将钱给了行昌,并告诉他:“你暂且别处出家。因为你行刺于我,我的弟子们知道后也会加害于你。你到别处出家后,相貌形状都有所改变,时间一久大家也不太认识你了,那里你再来,我自然会接受你。”

从这儿可以看出,一个开悟成佛的人,即使遇到那些加害自己的人,也不会将他当作仇人,只要对方迦的原因消失,大家就都是平等的众生之一。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因此,老子又说“报怨以德”,这样,既可以平息对方的怨气,又可以消除自己的私欲。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何来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行昌遵从慧能的话连夜逃走,投奔了其他寺院出家为僧,接受戒规,修行非常努力。一天,忽然想起慧能的话,便远来致礼觐见请教。慧能说:“长久以来一直想你,到现在你才来呀,为什么这么晚?”

行昌说:“上次承蒙大师饶恕了罪过,现在虽然出家修行,仍感到很难报答,所以,只好立志传承佛法来度化众生。弟子日夜研读《涅槃经》,但未能通晓‘常’与‘无常’的涵义,希望大师慈悲为怀,为我解答。”

慧能说:“无常,讲的就是佛性;有常,讲的就是一切善恶的分别心。”

行昌说:“大师所说,与经文似乎大相违背呀。”

慧能说:“我传授释迦牟尼心心相印的佛法,怎么敢违背经文呢?”

行昌说:“经文上说佛性是常,而大师您却说是无常;一切善恶事物以至觉悟之心,这些都是无常,而大师您却说是常。这些既然与经文相违背,必然使人转而增加疑惑。”

《涅槃经》的经文上是正反两个方面都讲了,“佛性为‘常’,一切事物之变化为‘无常’”,这是立足于本源而言;慧能所说“佛性为‘无常’,一切事物之变化为‘常’”,这是立足于社会。“常、乐、我、净”称之为涅槃四德,是涅槃寂灭的理想状态、原始状态、最终状态。

我们知道大海水之原本是平静的,但观察海面时永远也不是平静的,它的常态是无常的,波浪的高度、速度永远是不同的,这是无常。同样,一面镜子,没有光线进来时,本源是暗的,没有影像的,但当你观察这个镜子时,一定是有光的情况,那么镜子里一定有影像,而且这个影像千变万化,是无常的。

我们的心,也就是佛性,原本是不生不灭的“常”,但处于世俗社会中是,被外境所染而“无常”,心动则行动,所以万物变化是“常”,怎样变化是“无常”。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宇宙中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着,一旦绝对静止,这个物体将消失,成以说“坐地不动八万里”,对于事物来说,变化才是永恒的,是“常”。

行昌遵从慧能的话连夜逃走,投奔了其他寺院出家为僧,接受戒规,修行非常努力。一天,忽然想起慧能的话,便远来致礼觐见请教。慧能说:“长久以来一直想你,到现在你才来呀,为什么这么晚?”

行昌说:“上次承蒙大师饶恕了罪过,现在虽然出家修行,仍感到很难报答,所以,只好立志传承佛法来度化众生。弟子日夜研读《涅槃经》,但未能通晓‘常’与‘无常’的涵义,希望大师慈悲为怀,为我解答。”

慧能说:“无常,讲的就是佛性;有常,讲的就是一切善恶的分别心。”

行昌说:“大师所说,与经文似乎大相违背呀。”

慧能说:“我传授释迦牟尼心心相印的佛法,怎么敢违背经文呢?”

行昌说:“经文上说佛性是常,而大师您却说是无常;一切善恶事物以至觉悟之心,这些都是无常,而大师您却说是常。这些既然与经文相违背,必然使人转而增加疑惑。”

《涅槃经》的经文上是正反两个方面都讲了,“佛性为‘常’,一切事物之变化为‘无常’”,这是立足于本源而言;慧能所说“佛性为‘无常’,一切事物之变化为‘常’”,这是立足于社会。“常、乐、我、净”称之为涅槃四德,是涅槃寂灭的理想状态、原始状态、最终状态。

我们知道大海水之原本是平静的,但观察海面时永远也不是平静的,它的常态是无常的,波浪的高度、速度永远是不同的,这是无常。同样,一面镜子,没有光线进来时,本源是暗的,没有影像的,但当你观察这个镜子时,一定是有光的情况,那么镜子里一定有影像,而且这个影像千变万化,是无常的。

我们的心,也就是佛性,原本是不生不灭的“常”,但处于世俗社会中是,被外境所染而“无常”,心动则行动,所以万物变化是“常”,怎样变化是“无常”。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宇宙中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着,一旦绝对静止,这个物体将消失,成以说“坐地不动八万里”,对于事物来说,变化才是永恒的,是“常”。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宇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云: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磔。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慧能说:“对于《涅槃经》,我以前听无尽藏尼姑念诵一遍就为她讲说,没有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一直到你来,始终一以贯之。”

行昌说:“学生知识量很浅薄,请大师委曲开示,好让我明白其中的道理。”

慧能说:“你知道吗?佛性如果有常,为什么还要说什么善恶事物,以至说很久以前没有一个发菩提觉悟心的人呢?所以我说是无常,正是佛说真实常的佛性。另外,如果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这是指每一事物都有佛性,可容纳、承受事物之变化,而真实常在的佛性,一定有普及不到的地方。所以,我所说的常,就是佛所说的真无常的意思。佛考虑到凡夫和外道将一切事物看成是真实存,而声闻乘和缘觉乘又将真实常存的佛性看作无常,由此出现了常、乐、我、净、非常、非乐、非我、非净这八种颠倒的见解。所以,涅槃了义的教法中,破除这些偏见而清晰地说明什么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你现在虽然依据经文之言,却背离了经文之义,只看到事物变化的无常性而断灭事物变化的连续性,以及确定佛性只有真实常在 这一面的死常,而错误地理解了佛陀的圆妙微言,即指出了外物与佛性都既有无常的一面,又有常的一面。即使你念经千遍,又有什么用呢?”

行昌听了之后大悟,用偈诗来表达自己的集会:“要坚守真心的无常,必须知道佛所说的恒常自性。不懂有常无常都是权宜方便之假名,就会在春暖花开的水池中捡得无用的碎瓦残片。我现在不再绞尽脑汁地用功,佛性自然呈现在眼前。若非大师相指点,我边这点也不得。”

慧能说:“你现在已经彻底觉悟了,可以将名字改为志彻。”志彻于是致礼感谢,离开了慧能的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