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前行备忘录 > 业因果 >

业因果

业因果

“当断集谛”指的就是这里的因果引导。三有六道的处所各不相同,身体各不相同,苦乐各不相同,寿量各不相同,诸如此类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业因果所导致的,我等大师世尊的见解法印(缘起咒)是“诶达玛”,它的开头加上表示吉祥的“嗡”,结尾加“索哈”,首尾的这两个词其实是诸位班智达考虑开光和祝愿吉祥才放上的。这一缘起咒翻译过来,就是“诸法由因生,彼因如来说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开头的“诸法”是多数词,这样的多法到底是指什么呢?就是所知——轮回、涅槃和道位所囊括的一切法。按照内道佛教的观点,因和业所生、缘起的一切法,即“诸法由因生”。对此,外道承认非因生或者无因生的邪见有三百六十种。所有这些邪见归纳起来包括在论议五派当中,再进一步概括,就摄集于常见、断见二派之中。其中断见派认为:佛教和常见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万法是由本性而生。就拿现在这个身体来说,它就像空中出现的彩虹或者草地里长的蘑菇一样,身体好似雪,心宛若狼的脚印,当雪融化的时候,狼的脚印也就不复存在了。单单是今生今世一次显现,而前后世、解脱通通不存在,人在死时,身体消失在四大种界中,心也随之消失在四大当中。《黑自在书》中说:“犹如日出水下流,豆圆荆棘长而利,孔雀翎艳诸苦乐,谁亦未造自性生。”

常见派认为佛教的观点是错的,他们承许,尽管前后世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由因果中产生,而是另外的一个作者造的,是谁造的呢?是永恒常存、独一无二、自由 自在的大自在天创造的。如果用小孩和黄牛的肉供奉他,自在天就会欢悦,于是赐给世间安乐,如果自在天不悦,就会给世间带来不安。所以,苦乐是另外者造作的。或者,(数论派承认)所谓的“主物”,痛苦、快乐、不苦不乐或贪嗔痴三者平衡,就取名为主物,从虚空中幻现出尘埃,内在明知的士夫恒常受用它,最终神识了解到这是主物所幻现的时候,为此主物羞愧难当地逃走,主物的一切现象全都隐没于主物的范围,当士夫离开了现象之际就获得了解脱。他们认为,在解脱时,心里有一个不可思议、拇指大小的常我。他们声称:这个身体就像罐子一样,心犹如小鸟,一旦身体毁灭时,那个心识在拥有自由 的同时可以随意行去。

内道佛教认为:常见派、断见派的主张都是错谬的,轮回、涅槃、道所包括的一切法都是由因所生,关于怎么由因所生的道理,梵天等天人及魔王波旬不了解,影坚王、未生怨王、夏尔巴王等世间的尊主不知道,外道六本师等也不知晓,内道佛子补处弥勒怙主和文殊菩萨也只是随从佛陀的经教宣讲,除此之外也没有能够充分洞悉,他们的智慧是有限度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断除习 气障。龙树、无著等二胜六庄严等也不通晓,弟子声闻缘觉不知晓,甚至对他们自己的圣道,也只有随从佛陀的经教才能了知,声闻有四种不知因:一是地点隐蔽而不知,二是时间久远而不知,三是因果无穷而不知,四是佛法甚多而不知。

“彼因如来说”,既然轮回涅槃是由因中产生,它的因是如来所说,(那么如来为什么了知呢?因为如来是具有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的遍知。)如来通达了万法的实相——胜义谛法界真实际无过的法性、修行臻至究竟并无余现前,如理如实洞晓一切法的实相胜义谛,这是如所有智;由于证悟其空性,对于所知轮回、涅槃和道所包含的诸法,如同镜中映出影像或庵摩罗果放在掌中一样同时了知,这是尽所有智。

佛陀是遍知,从了知一切所知和了知殊胜必要两方面来说明。首先讲了知一切所知,昔日,提婆达多对城市的所有粮食和陽山陰山的所有草木林苑焚为灰尘以及吉祥草蘸海水的顺序,毫不知晓,而这一切佛陀一清二楚。如云:“孔雀斑斓之翎羽,因之分类各相异,知彼即是遍知者,非遍知智不了知。”讲述佛陀了知一切所知,只是为了所化众生生起信心,除此之外没有大的必要。

(最关键的是,)佛陀了知殊胜必要:也就是指佛陀彻知轮回、涅槃的因果,具体来说,佛陀如理如实了知轮回的因——集谛、轮回的果——苦谛、涅槃的因——道谛、涅槃的果——灭谛这四谛的取舍。

“诸法因缘尽”,关于因灭的道理,外道认为因不灭而果灭,例如,不去制止服毒的因,而去阻止它的果——疾病。但实际上,这样是无法灭果的,所以必须要灭因,比如说,如果不曾服毒就不会生病,来世以后的因——业和烦恼的集谛需要灭尽(,这样一来,就不会感受苦谛)。

灭因的方式,有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三种,起始要想修成三菩提解脱道,就必须得到一个殊胜身份,小士道行人认识到三恶趣是痛苦的自性,怀着想从中解脱的心态去追求人天善趣果位,进而断十不善行十善,在此基础上修四禅四无色定的不动业,由此获得人天善趣的果报,他们只有依靠善业来灭不善业,否则无法灭尽烦恼。中士道和大士道的行人需要对三有六趣心生厌恶,从而断除轮回的因果、取受涅槃的因果。

波斯匿王之女(请问佛所出现的)《吉祥鬘狮子吼请问经》中讲了有行、无行的两种四谛。

其一是有行的四谛:中士道的行人虽然认知一切轮回皆是痛苦,但在声闻缘觉位,却不知晓非染污性的无明、俱生和遍计中的俱生无明、意性身、无漏业、不可思议的死殁等细微的缘起痛苦,因此“当知苦谛”是有行的。断集谛方面,声闻缘觉位,虽然断除了业和烦恼,却没有断除所知障,为此“当断集谛”也是有行的。修行道谛方面,尽管他们证悟了人无我,消除整体法我执而证悟了部分法无我,可是仍然没有了悟到三大的见解,因而“当修道谛”也是有行的。果位方面,即使他们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可是还需要依靠佛陀的光芒从灭尽定中起定,方可修成佛果,所以“现前灭谛”也是有行的。他们在认识到轮回六趣是痛苦的本性,进而勾起渴求自我解脱的心念,并且了解到,能产生轮回的是集谛——业和烦恼,烦恼的根本就是这个我执,它的对治法就是证悟无我的智慧。一开始相续中不具备智慧,为此在出离心驱使下,迈入别解脱(共同乘)之门,以清规戒律守护相续,在此基础上,修行四禅四无色定,再进一步增长智慧。他们观察所谓的“人我”到底居于何处,与五蕴是一体还是他体,通过不存在一体和他体的方式加以修行,依此现量见到无我,证得预流果,相当于见道,一来果、不来果是修道。业的根本是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我执,一旦证悟了无我,那就像杀了魔术师,他所幻变的东西自然消失一样,能产生我执的业和烦恼就会去除,进而获得有余无余阿罗汉果位,也就是无学道。

大士道行人对整个轮回和声闻缘觉寂灭边心生厌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当知的痛苦,因此“当知痛苦”是无行的。当断的集谛也就是业、烦恼、所知及习 气,除此之外再没有所断集谛,为此“当断集谛”也是无行的。道谛方面,证悟万法实相胜义谛二无我的自性,因而“当修道谛”也是无行的。果位方面,就是获得了佛陀法身,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所得,所以“当现前的灭谛”也是无行的。

大士道行人对轮回、寂灭心生厌离,在大出离心驱使下,以远道因相乘等显宗密宗的戒律护持相续(,即是戒);修行四禅四无色定和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即是定;在此基础上,证悟三大的见解,即是慧。凭借声闻缘觉至阿努约嘎,以分别念调伏分别念。依靠阿底约嘎护持离戏本来清净唯一的见解本来面目,从而使好坏的一切分别念解脱于大智慧界中,自此无余摧毁烦恼障、所知障及习 气障获得佛陀法身。由法身中,依靠不灭显现报身和化身——色身来利益有情。

这样的四谛道理,就是我等大师圆满正等觉出有坏、无与伦比的释迦狮子释迦牟尼佛所宣说,这些是佛教的总纲。

接着是所取修法,分为所断不善业、所行善业和一切业的自性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所断不善业包括宣说所断不善业和宣说果。

尽管不善业无边无际,但从积业的侧面归纳,就是身三不善等十不善业。不善业的引发者是三毒,《中观宝鬘论》中说:“贪嗔痴及彼,所生即不善。”三毒是本性不善,它引生的业叫做相应不善。按照理论的讲法,不善业是由烦恼引发的心和心所;依照窍诀的观点而言,不善业是由烦恼引发的分别意念。在萌生烦恼时,必然要依靠对境而起,依靠悦意的对境生起贪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生起嗔心,依靠中等的对境生起痴心。

不善业的果有四种(,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

第二、所行善业,尽管所行的善业无边无际,但从积业的侧面归纳,就是身三善等十善业。善业的引发者,即是(《中观宝鬘论》中所说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想到万万不可造十不善业,从此以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难也不造十不善业,这种心念就是断十不善戒,特殊的十善是指戒杀后救护生命等等。

善业的果报有四种(,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

在观修这样的不善业、善业时,必须要结合因果来思维。

第三、宣说一切业的自性,经中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业包括白业、黑业、黑白杂业三种,白业是指自始至终意乐和行为都是善,它的果报,转生到天界、人间成为具大富享大乐者。黑业,是指心念和行为都是不善的业,由此转生到具大痛苦的三恶趣。黑白杂业包括三种,一是心念是善、行为是恶的业,例如大悲商主杀了持短矛的俗人。假设没有私心杂念的牵涉,对菩萨来说,身体和语言的七不善业有开许的时候。二是心念是恶、行为是善的业,诸如,在发心时,由渴求谋取今世利益的心态驱使,行为上奉行善业。三是心、行相杂的业,也就是时而心念和行为都善、时而心念和行为都恶的业。它的果报,转生为四大部洲的人和零散而居的天人。

未造不会值遇,已造不会虚耗,业不会跟随着财物,只会跟随积业者。这样的业不成熟在地大上,不成熟在石头上,唯一成熟在心相续所摄的蕴上。业成熟的方式有顺现法受业(即现世现报)、顺次生受业和顺后受业三种。顺现法受业包括善恶两种,有关恶的果报,诸如尼洪国家被埋到地底;善的报应,诸如波斯匿王之女金刚的公案。顺次生受业,是指无间业。顺后受业,是指杀人杀马等的罪恶。

业不腐、不朽、不干、不耗。耗尽罪业的方式,要么感受报应而使其穷尽,要么通过具足包括菩提心在内的四种对治力忏悔罪业,这样一来,罪业会越来越减轻,就像依靠太陽能使雪减薄。如果菩萨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即使没有忏悔,罪业也会自然清净,就像太陽驱散黑暗一样。灭尽善业,也有善根灭尽的四种因。关于积业的基础,中观宗认为不存在积业的基础,他们说:在积业时灭为空性,后来受报时,是在空性中显现缘起而受报的;唯识宗认为积业的基础是阿赖耶;密宗承认,不清净的风心在不清净时,以六道的六个种子存在,作为沾染业的基础。

受报者,上至佛陀不会逾越,下至众生不会逾越,佛菩萨、弟子、持明众等都必然受业报。

有关造业轻重的情况,取决于三种发心,恒常的发心、贪执的发心、无对治的发心。这三种发心在善业恶业两方面都是一样的。功德的对境包括福田、恩田和悲田,其中依靠三宝福田,行十善业和十不善业,功过更大。特别是在金刚乘中,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本体,所以依靠上师积善造罪,功过尤其显著。对于父母等恩田,对自己有恩有惠者,进行饶益和加害,功德和罪过更大。再者,依靠病人和苦难者等悲田行善作恶,功过更重。

感受业报时间前后的顺序,如云:“业果何者重,何近何串习 ,何者先造作,首当成熟果。”

如果有人问:这样的善恶业的果报哪个要先感受呢?善业恶业哪个果报严重,就先感受那个,如果轻重程度相等,那么哪个靠近临终结生,要哪个先感受。如果距离临终结生远近也相同,那么以往串习 力大的那个业要先感受。假设串习 力方面也一模一样,那按照造业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先成熟。有关这些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确。

十善业有行三有的业和行寂灭的业两种,到底变成其中哪一种,要观察自相续,如果发心是追求增上生的意乐,奉行十善、修行四禅四无色定,结果获得善趣,就是行轮回的业。如果为了自我从三有六道处解脱出来追求解脱果位并奉行十善,那显然是中士道行寂灭的业,它是单一的方便,必须要以智慧摄持。如果大士道行人追求遍知果位,奉行十善,就是大士道行寂灭的业。我们必须具足三殊胜来实地修行。

这所有的业是缘起,观待作为因的善业恶业,相应出现乐果苦果,是依缘而起。正如龙树菩萨所说:“非缘起之法,始终皆无有。”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春天没有播下种子,那么不可能产生秋天的果实,因此依靠春天的青稞种子会相应产生青稞果实。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作为因的邪见、嗔心等,就不会有痛苦的报应,为此依靠邪见、嗔恨等因相应产生果。如果没有奉行十善之因,显然不会得到增上生人天的果;倘若奉行十善的因,就会得到增上生人天的果,这是一种缘起规律。同样,作为因的三菩提道和三菩提果之间是缘起关系。

倘若对获得这一切有实执,那么成实的法不能起到缘起的作用。(《中论》中云:)“非空性之法,始终皆无有。”作为因的青稞,如果是自本体成立、自法相成立的一个成实的法,那么就不能起到长出秋天庄稼的作用,然而正由于青稞的因并不是成实的,自本体并不成立,因此才能起到结出果实的作用。如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作为因的青稞灭亡以后,长出绿芽的果,绿芽逐渐长成禾苗等。不单单是因,而且秋天的果实,如果是本体成立、自相成立的一个成实的法,那就无需观待因,而果是独立自主的法。倘若如此,就将远离一切毁坏,由此便不能充当能生所生的因果。同理,如果邪见、嗔心等是本体成立、自相成立的一个成实的法,那么就有邪见等一开始就必然是恒常独立的法、不观待对境,不被其他分别念中断、不能产生苦果这一系列的过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是现而无有自性的,在观察胜义的理证面前,邪见等不善业自体性无生,所以说“业即是空”。由不是一切的空性妙力中呈现出缘起不灭的自性,这就叫“空即是业”。由于空性缘起不可分割、无二无别,因此是以显现遣除有边、以空性遣除无边的现而无自性,犹如水中月一般,也就是“业不异空、空不异业”。我们应该以这四种空性双运的道理加以探究。作为因的信心等三菩提道如果是自本体成立、自法相成立的一个成实的法,那就无需观待对境,也不会被他法中断,也不能起到产生菩提果的作用。如果三菩提果是自本体成立、自法相成立的一个成实的法,那么修行因不能生出果。

遣除二边的道理,由于因没有迁移到果上,并且是无生,因此远离常边,依靠先前过去的因,使它的果不泯灭,由此远离断边,从而建立起万法皆空、空性缘起、空性缘起不可分割。

那么,究竟是谁积累这所有业的呢?佛陀的经藏中说:“是由分别念中生而非由无分别中生。”《菩提心释》中云:“俗惑由业生,业即由心生,心以习 气积,离习 则安乐,乐心寂灭性。”《楞伽经》中说:“取受之识深又细,一切种子如河流,如若思我则非理,我于凡夫未宣此。”伟大的全知无垢光尊者说:“行于有寂……”

这样的四谛是一种缘起,那它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它是由胜义谛中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呢?法性本体本来清净的真谛中产生出世俗无欺因果的一切法,就像空中起云、水中起浪、太陽发光一样,就这样起现世俗的万法。它们之间只是无则不生的因果,而不是真正所生能生的因果。如果认识到这样的世俗和胜义无二无别,就会通晓智慧的见解,对迷乱者来说有因果取舍,从而必然能做到取舍因果。邬金莲花生大士说:“见解纵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依靠取舍因果的方便行为,以二资双运或二谛双运方能获得二身双运的果位。

作为初学者务必要明确,胜义中不存在并不代表没有,因此必须取舍善恶。取舍的方式,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首先不忘失取舍道理的正念犹如门,观察身语意三门的正知好似哨兵,谨慎取舍之处的不放逸就像新媳妇一样,我们应该以这三个监护者审视自己三门的行为,尤其是这颗心,到底是善、不善还是无记的分别念,如果生起不善的念头,必须做到“猪鼻用杵撞击,绒火指尖掐灭,妄念立即铲除”。

这以上业因果已讲解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