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普门品讲记_道源长老 >

普门品讲记_道源长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二○一一年修订版)

—道源长老民国六十九年二月讲于台北志莲精舍—

张素贞成文

悬谈

今天是农历年刚过,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见面,先跟诸位拜个晚年,愿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这次讲经因为各种因缘,只有七天的时间,我考虑给大家讲能应时应机的经,想想还是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普门品),因为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我们凡夫遇到灾难,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苦,《普门品》是专门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经,道源一再考虑,才决定讲《普门品》。

《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经,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万多字,《普门品》是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经,是一部纯圆独妙的经。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一个说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释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讲经说法,说的阿含经是小乘经典,在中国《大藏经》里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说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经,是初入的大乘,天台宗给它取名为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机。小乘人听了十二年小乘经,初听大乘经,讲得太高深,听不懂,所以先讲比较浅的方等经,讲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谈」,般若经谈得最久,谈了二十二年之久。「法华涅槃共八年」,最后说的是《法华经》,说了八年,是带着《涅槃经》说的,《涅槃经》只说了一天一夜 。「华严最初三七日」,《华严经》是最初说的,说了三七,二十一天。这一句应该摆在第一句,可是天台宗祖师作的偈子,我们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颂计算,释迦佛说法应该是五十年,但是因为释迦佛是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个月。而他八十岁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个半月。所以虚年是五十年,实际说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们知道,《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了佛,说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说的。

《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虽然我们不知道八年说《法华经》,是第几年说《普门品》,但是一定是说了二十四品,才说《普门品》,《普门品》说完还有三品。可能八年说《法华经》,已经说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说《普门品》。

释迦佛说法的历程,按现在的学历来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学;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谈,等于三年高中;《法华经》说八年,等于四年大学。若按照现在的学历来算,就是到了大学四年级开学,才说《普门品》,说一年大学就毕业了。

为什么要把四十九年说法的过程向诸位详细解释呢?因为大家要了解,《普门品》是释迦佛晚年说的,是纯中之纯、圆中之圆的经典。我们看到《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经文浅显易懂,以为这部经没有什么高深,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这是最圆顿、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经。

《法华经》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讲的,着重事相救火灾、救水灾,很好了解。他怎么会救火灾、救水灾呢?你得去看《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他得了十四种无畏,才能救苦救难。那是讲观世音菩萨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谈理论,虽然难懂,但是它的义理,反而没有《普门品》来得高深。

讲这一段话,就是先把《普门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说清楚,好令诸位对《普门品》生起恭敬心,这是最高深的一部经,不是浅显的大乘经。你对《普门品》起恭敬心,虔诚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得到迅速的感应。

下面开始讲解经题,先讲总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五字是经题,「妙法莲华」是别题,别题者,别在此经,其他的经不叫妙法莲华,譬如《阿弥陀经》、《金刚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一切经,《阿弥陀经》叫经,《金刚经》也叫经。

先讲别题,佛说的经很多,但不出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七种立题里面的资料,只有人、法、喻三种,单种取名有三种,叫做单三。重复取名有三种,叫做复三。人、法、喻三种具足有一种,叫做具足一。

何谓单三?举个例子:我们常念的《佛说阿弥陀经》,能说的释迦佛,所说的阿弥陀,都是究竟觉悟的人,叫单人立题。比如我们诵《梵网经》,梵网是譬喻,叫单喻立题。《涅槃经》,涅槃是法,叫单法立题。

何谓复三?就是两种资料重复起来,第一种人喻立题:比方《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他说法像狮子吼,是譬喻。第二种法喻立题:比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譬喻。第三种人法立题:比方《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

何谓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种资料具足,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譬喻,是人、法、喻三种合起来。

《妙法莲华经》属于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妙法」,不可思议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议。我们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们凡夫的语言说不到,叫不可言议。佛经上所说的「法」字,等于万物的「物」,但是比物来得宽广,物单指一张桌子、凳子。法则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间的凡夫法,森罗万象。理法,出世间的圣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议的心法,佛教讲的心有四种:

一、肉团 心:就是五脏中的心脏,佛教讲真心、妄心,不讲肉团 心,因为肉团 心属于身体的一部份,没有灵知灵觉,只是一个肉团 而已。

二、缘虑心:攀缘思虑,想来想去,就是有思虑、有思想的心,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六识。

三、集起心:「集」是会集、集聚。「起」是生起、发起。集诸种子起现行,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八识。第八识能够收集一切种子,由种子再发起现行,叫做集起心。

简单说,心有两种:缘虑心、集起心,详细分有八个识,佛经上讲的妄想心,包括缘虑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识、第八识,合起来叫做妄想心,简单说,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们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叫不可思。佛说的真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可是我们解释不到,叫不可议。「妙法」是心法妙,心法是真心,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现在讲妙法,就是讲你、我、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样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谓四圣六凡。凡夫六种,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们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种,小乘两种:声闻、缘觉,大乘两种:菩萨、佛,这四种圣人也在我们心里。我们一个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种圣人之法,不可思议,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讲,都是心造出来的。地狱是从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无恶不作,越做越恶,造了恶业,得了恶果,就到地狱道受报;轻一点,到饿鬼道受报;再轻一点,到畜生道受报,都是因为你造了恶法,造出来三种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也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修十种善法,上天堂受报,跟外道不同,外道说天国是上帝造的,佛教说是我们的心造的。你造十种善法,造出个天堂来,可享受善的果报。你虽然修善法,但是不断瞋恨,喜欢发脾气,就到阿修罗道受报。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杀、盗、婬、妄的恶业,将来都到人道受报。六道都是我们的心造的,简单说:「心造天堂,心造地狱。」天堂是我们的心造的,地狱也是我们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讲心造四圣,三界以内的众生都在受苦,不但在三恶道受苦,在人间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声闻、缘觉,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他们认为三界有六道轮回,受苦无穷,生死是冤家对头,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三界,了脱生死。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于是发慈悲心,修六度万行,功德修圆满就成佛。所谓:「心造小乘,心造大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种圣人,都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

心法是妙法,对我们有什么利益?佛说的妙法是利益众生,而且能够成佛,我们有一个可以成佛的心,为什么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万行,修得功德圆满,不就成佛吗?这就是认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没有讲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三宝,天天烧香、拜佛,以为佛在佛殿里,你把佛法当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里,你学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认为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为佛在你的心外。你体认到:佛在我心里,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们每天晚上做晚课放蒙山,先念《华严经》的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接着就念破地狱真言、普召请真言,打开地狱,把地狱的众生都召请来,诵三昧耶戒真言、变食真言,请他们吃甘露法食,把他们超度离苦得乐,皆共成佛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以前造的恶业太重才堕地狱,地狱打得开吗?一切唯心造,怎么打不开?我有本事打开地狱。第二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业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吗?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怎么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观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这个人,想要明了知道。「三世一切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诸佛。「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来的,心能够造三世诸佛,不能够破地狱,度地狱的众生吗?一定可以的,因为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三世诸佛是我们的心造的,我为什么不造个佛,要造个凡夫出来,不是愚痴颠倒吗?

明白我们人人有个不可思议的真心,可以成佛的妙法,所以我们要自尊自重,我们在座听佛法的人,大家都有信仰心,听到哪里,信到哪里,可是不相信的人,你向他说还是不相信,他说佛法谈来谈去都是空话,对于社会国家有什么利益?他如果问你这个问题,你怎样答复呢?人人不要做坏事,社会就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就富强。人人相信自己有个真心,能够成佛,自尊自重,还会做坏事吗?成佛,不是成阿罗汉,还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苦难,人人都去帮他人的忙,就不会害人,社会安定,国家就富强,佛法怎么没有用?因为他不了解佛法是安定社会,利益国家的力量。拿事实证明:譬如志莲精舍现在讲经,警察不会来过问。又比如一个传戒的法会,每天打斋供众有一千多人,警察也不会过问,因为他们知道佛教在传戒,不会有问题。

「妙法」,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法,成佛的妙法,妙法二字讲好,再讲「莲华」二字,世间的花千差万别,各色各样,大概分三种:一、开花不结果,二、先开花后结果,三、花果同时。第一种开花不结果,只开花,花谢就没有了,没有结果。这是比喻外道,外道不是不修行,修行结果证不了圣果,好像世间的花,开花不结果。第二种先开花后结果,就是先修因后证果,等于人乘法、天乘法、二乘法。第三种花果同时,如莲花不开则已,一开里面有一个莲蓬果,中间有莲子,就是《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它是因果同时。

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成佛,众生的心不可思议。众生心也不可思议,因为众生心里具有佛性,你只要明白即因即果,是心是佛,当下成佛。这个道理难懂,你看莲花就好懂,用莲花来譬喻妙法,来譬喻众生的心。莲花是从莲藕上生出来,莲藕在淤泥里面。单有淤泥,没有水,生不出来莲花,要有淤泥、水,才生出来莲花。但是莲花是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之上,它不但不沾淤泥,连水都不沾,太不可思议了。

佛教讲的妙法,是超出空有的中道妙理。但独的中道,叫但中,是天台宗的专有名词。凡夫法是有法,有善有恶,有因有果,有事有理。二乘法是空法,要把一切法都空掉。大乘的佛法,讲的是中道,讲的是超空超有,超过凡夫法,而且超过二乘法。用莲花来譬喻,淤泥比喻凡夫法的有法,水比喻二乘法的空法。莲花不但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超空超有,所以是妙法。

但中,还不是妙法;圆中,圆满的中道,才是妙法。它是即空即有,莲花超出水面,离不开水;超出淤泥,离不开淤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我们凡夫就像在淤泥里,淤泥有莲花的种子在里面,就能开出莲花来,莲花一开,里面有莲蓬果。你只要悟到这个道理,立地成佛,叫做圆满的中道。

以上讲的是理,事实上,要想成佛,你得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得度众生,众生在哪里?众生是凡夫,都在淤泥里。你天天就在淤泥里面度众生,你要是害怕淤泥染污了你,就落入二乘圣人,不是大乘圣人,那个法不妙。在淤泥里度众生,你自己不会染污,而且度来度去,你自己成了佛。因为你用六度法门度众生,劝导众生行布施,你自己也行布施,功德圆满,不成佛吗?你劝众生持戒,自己也持戒,一切恶不做,一切善奉行,因圆果满,不成佛吗?所以你在淤泥里面跟众生打滚,滚来滚去,自己滚到水面,开了一朵莲花,这个法不可思议,叫做妙法。

「妙法」就是我们众生的心,众生的心是妄想心,但是妄想心没有本体自性,你把妄想心透过,本体自性就是真心,真心与佛无二无别,我们的心就是佛。众生的心,怎么叫做妙法呢?「是心是佛,心佛不二。」是心是佛,没有二法。心佛不二,就是平等无差别之义。我们众生的心,跟佛的心平等,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我们凡夫份上,真心虽然流转生死,它没有减少。圣人,就是指佛,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烦恼断尽,无明破尽,证得真心,还是众生的那个心,一点儿也没增加。不增不减,平等没有差别,所以叫做妙法。

莲华是譬喻妙法,是即因即果,因果同时的花,它不开花则已,开花里面就有一个莲蓬果。花是因,莲蓬里的莲子是果,莲花之因,就是莲蓬的果。这是譬喻众生的心法,你闻到大乘佛法,相信自己有个真心,从今天起发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将来一定成佛。成了佛,证得的还是最初发的菩提心,道理跟莲花一样,所以用莲华来譬喻妙法,叫做妙法莲华。

「妙法莲华」,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法喻并举,这是别题。「经」字是通题,具足贯、摄、常、法四字,贯是贯穿诸佛的义理,摄是摄化众生的根机。常是三世不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个道理。法是十方皆准,此世界、他世界,共同作标准。梵语修多罗,翻成中国话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略称为经,是一切经的通题。《妙法莲华经》里面讲的是上契诸佛之理,诸佛之理太高深,我们众生怎么够得上呢?如果众生够不上,这部经不会流通在世间。下契众生之机,跟我们众生的根机也是相合的,所以叫做契经,合起来名为《妙法莲华经》,这是总题,以上把总题讲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这一品的品题。先讲「观世音菩萨」,「菩萨」二字是通名,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都叫菩萨,比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是别名,这一尊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观」是能观之智,「世」是世间的众生,「音」是世间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音声。观世音菩萨以大智慧,观察到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的音声,所以叫做「观世音」。

《普门品》由无尽意菩萨当机来请问:这一位菩萨为什么德号叫做观世音?释迦牟尼佛亲自解释:因为他能够观察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能令众生解脱苦难,这是按他的果位上的功德解释。《楞严经》解释观世音的名号,是按他因位上的行门解释,观世音菩萨能够观察到,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立刻就得到解脱。他为什么会有这果位上的功德呢?因为因位上他证得耳根圆通,才能够救度众生的苦难。世间的音声,是用耳闻,他应该叫做闻世音,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观是由菩萨的心启发出来智慧,用智慧来观察。为什么不说他耳根闻到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一根得圆通,六根都得解脱,可以互用。所以他用智慧观察,也就是用耳根去闻音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功夫,怎么证得呢?「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一时就得到耳根圆通。我们众生的耳朵,闻到外面的音声,是跟着音声奔驰,我们众生的苦恼就是六识,依着六根,攀缘六尘,被六尘所转。单讲耳根,听见好的音声,就动贪爱心;听见不好的音声,就动瞋恨心;听见不好不坏的平常音声,就动愚痴心。你随着音声起贪、瞋、痴,造了业受报,流转生死,无穷无尽。《楞严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的心能转物,就是如来;要是物转了你的心,就是凡夫。我们不能转物,常被物转,音声也是物的一种,常常被音声所转动。观世音菩萨用功,反观、反闻,闻他的自性。

我们为什么会听到音声呢?用功就从这里下手。依佛经上讲,耳朵不能听音声,只是听音声的一个帮助,叫浮尘根,浮是不坚固,尘是色尘,根是耳根,它是不坚固的色尘之根。浮尘根里面还有一个净色根,它很清净,但还是色尘之一。无论浮尘根、净色根,都属于色法,不能闻。还有个耳识,属于五识之一,只能缘现量境,不能分别。能分别的,是与耳识同时起的第六识,叫同时意识,由同时意识起分别,分别好听或不好听。还有个第七识,给第六识做根,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我,连第八识也没有本体自性,那么究竟谁能闻音声呢?是我的本体自性,追到根啦!

「反闻闻自性」,不要顺着声音之尘来闻,反过来,闻自己的自性。「入流」,入了能闻自性之流,入了真心之流。「亡所」,把所闻的声尘空掉。这个时候,外面好听的声音空了,不好听的声音也空了,完全闻到自己的本性上。按《楞严经》的功夫有次第,「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闻而思,由思而修,入了定,豁然贯通,才证到耳根圆通。

反闻闻自性,是依着《楞严经》的注解解释的,圆瑛老法师对《楞严经》下过苦功,他注的《楞严经讲义》,在台湾有流通,道源在大陆 曾亲近过他老人家,我向他请开示:反闻闻自性,要从哪里下手呢?他给我开示:你用禅宗参话头的功夫,就是下手处。禅宗参话头,什么境界现前,你就问:「能知道境界的是谁?」你听到外面的声音,无论好听、不好听,这是你所闻的声音,你提起来一个话头:「能闻声音的是谁?」你要是得利,只有一个话头现前,外面的声音听不见了,很容易用这个功夫得利益,你们参过禅的,或者没有参过的,都可以试验试验。

观世音菩萨得了耳根圆通,忽然间得了两种殊胜的功德:「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于是再展开十四种无畏,能够现出来三十二应身,普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才有《普门品》果位上的功德。

讲到这里,就知道他的德号为什么不叫闻世音?因为不是用耳根来闻,观世音得了耳根圆通,启发出来自己本具的大智慧,六根互通互用,是用智慧来观察。如果用耳根来观察,听到无量众生一起念他的名号,他分别不来。大智慧不要分别,任运自然都听得清清楚楚,是用智慧来观察世界的音声,所以叫观世音。

别名「观世音」解释好了,再讲通名「菩萨」二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翻成觉,「萨埵」翻成有情,叫觉有情。这个菩萨是上求佛的觉道,下化一切有情的人。他是佛的大乘弟子,因为还没成佛,还要上求佛的觉道。小乘弟子只能自利,不能利人,大乘弟子要救度一切有情,所以叫下化有情。

菩萨有五十一个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等觉,五十一个位都叫菩萨,第五十二个位叫妙觉位,就是佛。前面五十一个都叫因位,第五十二个妙觉位是果位。观世音菩萨是第五十一个位的菩萨,除了佛,就属他最高了,叫做等觉菩萨。等觉者,与妙觉只差一等,还没有成佛就是了。

但是观世音菩萨,跟其他的等觉菩萨不同,他已经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为要度众生,倒驾慈航,果后行因,现菩萨身。按他的本位是正法明如来,按他的迹门是菩萨。这位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隬陀佛,我们供养的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宏扬净土法门的一位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剎不现身,剎,就是世界,没有哪个世界不现身,但是为什么对娑婆世界特别缘深,现身现得多呢?一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师徒因缘,观世音菩萨成了佛,当时释迦牟尼还没成佛,亲近正法明如来,当苦行弟子,挑水、砍柴、扫地、擦桌子,做这些苦行。等到释迦牟尼成佛,观世音菩萨要辅佐释迦牟尼佛,救度众生的苦难,所以到娑婆世界来。释迦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因为要令众生信仰之心一致,除了一尊佛,其他都叫菩萨,所以他在释迦佛的座下示现作弟子,称为观世音菩萨。我举个互相做师徒的例证:比如道源在这里讲经,法座上不能同时坐两位法师,我也讲,你也讲,听众怎么听经呢?听众只能听一位法师讲,你会讲经,先坐在底下听,就算我的弟子;等到你上来讲经,我坐在下面听,我就是你的弟子,这就是互为师徒。

娑婆世界,梵语娑婆,翻成中国话叫堪忍,堪能忍苦的世界,在十方世界中娑婆世界最苦,但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特殊的性格,堪能忍受痛苦,不愿意出去!难调难伏,难教难化,其他的菩萨都不愿意来这个世界行教化,其他的佛也不愿在这里成佛。只有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看见娑婆世界的众生太可怜,天天受苦,还不觉悟,不愿意离开,太愚痴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发愿在娑婆世界成佛,教化这些众生。《阿弥陀经》上的六方诸佛,都出广长舌赞叹释迦牟尼佛,所以观世音菩萨特别来辅佐他,在娑婆世界救度苦难的众生。

刚才讲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最高位叫等觉菩萨,最初位是十信位的初信。初发心发什么心呢?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你一发菩提心,就是初发心菩萨。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这些难调难化的众生;看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接引我们这些苦恼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看到观世音菩萨不辞辛苦来救苦救难,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就得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你一发菩提心,你今天就是菩萨,就是成佛的正因。你将来成佛,就从你发菩提心成起。你要是没有发菩提心,你想成佛,像蒸沙做饭。你想蒸饭,用沙来蒸,蒸无量劫还是沙子,因为沙子不是饭的因。你要拿米蒸,很快就蒸成饭,因为米是饭的因。你没有发菩提心,想要成佛,不管怎么修,都是无益苦行,不会成佛。

菩提心怎么发起来呢?你观察众生苦,就发起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悲能拔苦,是个救苦的心,救苦的心发起来,就是发菩提心。你看《普贤行愿品》有三个次第,先观察众生苦,发大悲心,再由大悲心发菩提心。我们现在就观察众生苦,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真心,为什么不去成佛,天天造业,流转生死,受无量苦呢?这样观察大悲心就生起来。你再观察邪魔外道,他要修行,离苦得乐,但是没有闻到佛的正法,修些无益的苦行,所以你要度这些外道,发了大悲心,就发了菩提心。

你再进一步观察佛教徒,各个道场要是做法会,信徒很多很多,烧香、献果、拜佛,但是没有一个求成佛的,连求二乘,想超出三界、脱出轮回的人都没有,也没有人想求来生来世生天,也没有人想来生来世转为人。就是连人乘法、天乘法都没有,只求现在平安,这样不是可怜吗?不信佛,信了外道就够可怜!现在已经信了佛,佛法五乘法,连一乘都不求,不是太可怜愍了吗?他怎么不求?因为没有人讲佛法给他听,所以我们应该负责宏扬佛法。你的大悲心发起来,你的菩提心就发起来了,上求佛的觉道,去研究大乘法;下化一切有情,发心讲经说法给众生听。这样你就学会观世音菩萨,将来成佛有份。

「观世音菩萨」讲好,再讲「普门」,普是普遍,门是法门,是普遍救度众生的法门。普遍救度众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佛菩萨大慈大悲,但是观世音菩萨偏重于救苦救难,所以叫「大悲观世音菩萨」。不是一个众生、二个众生,乃是无量数众生,都在受苦受难,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要普遍救,所以他的悲心,叫大悲心。

大悲心怎样发起来呢?刚才说过,观众生苦。究竟发大悲心是什么样子呢?举个例证,就是母亲疼爱儿女的心。母亲叫慈母,不叫悲母,慈能与乐,她疼爱儿女,希望儿女得到快乐,有好吃的,就给儿女吃;有好看的衣服,就给儿女穿,她自己可以不吃,可以不穿,这叫慈心。但是如果儿女生病,母亲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急着带儿女去看医生,这叫做悲心,悲能拔苦之心。菩萨看见众生苦,一定要拔除众生的痛苦,就像母亲看见儿女生病,一定要赶快请医生医治一样。但是母亲的悲心,不叫大悲心,大悲心是普遍平等行悲心,拔除一切众生苦。世间母亲的悲心,只拔除自己儿女的痛苦,隔壁邻居的小孩子生病,就不管了,她的悲心不够大。菩萨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她的儿女,一切众生受了苦,就像母亲要赶快拔除儿女痛苦一样,这个心才广大。因为无量无边众生的苦恼都要拔除,所以叫做大悲。

普遍救度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这个法门就是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立刻就救你的苦难,使你得解脱。无量的众生有苦难,无量的众生得解脱,所以叫做普遍救苦的法门。

「普门」二字讲好,再讲「品」字,品就是经文的一章,《妙法莲华经》有二十八品,就是二十八章,这是第二十五章,叫做第二十五品,这一品专讲观世音菩萨普遍救苦的法门。

以上把品目讲完,下面讲翻译经文的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姚秦」是朝代名,中国三国以后就是晋朝,晋朝分西晋、东晋,西晋时全国统一,到东晋就分裂了,晋朝的国都搬到南京。西边的长安另外建立一个国家,叫秦国,因为秦国的皇帝叫苻坚,故称苻秦,苻坚想把东晋灭掉,统一中国。苻坚去灭东晋的时候,带领百万大兵,有上将千员,带甲百万,在安徽合肥打了一仗,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打败了,苻坚跑回长安,被他手下一位大臣姚苌杀了,于是姚苌篡位当了皇帝,为拣别不是苻秦,改叫姚秦。

「三藏法师」,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贯通经律论三藏,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法师是通名,谁能贯通经、律、论,就称为三藏法师。翻译经典,称三藏法师的很多,中国的高僧玄奘法师,也称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是别名,这位法师本来是中印度人,后来到了龟兹国,由龟兹国把他请到长安翻译佛经,他翻译的经典很多。「译」是翻译,把印度的梵文经典,翻译成中国文字。「鸠摩罗什」翻成中国话叫做童寿,为何取这个名呢?因为他十二岁就大彻大悟,讲经说法,辩才无碍,全印度没有不尊敬他的,童子的年龄而有高寿之德,所以尊称他童寿法师。这一位法师跟中国的佛弟子特别有缘,从唐朝一直到现在,大家都喜欢念他翻译的经。

我们中国大乘佛法有八大宗派,有一派叫律宗,唐朝有位道宣律师,他是律宗的开宗祖师,持戒律很精严,感动天人给他送供养,天人有神通,道宣律师就问天人:翻译经典的法师很多,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念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呢?天人说:他不但翻译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过去七佛的经典都是他当翻译师,他发愿哪一尊佛涅槃之后,经典流通到其他世界去,由他来翻译,他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他的功德特别大,翻译的经典特别好,所以大家都喜欢念他翻译的经。

讲到这里,把《妙法莲华经》的经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品题,「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译题都讲完了,现在开始讲正文。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尔时」,就是释迦佛把《妙法莲华经》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说完的时候。妙音菩萨是东方世界的菩萨,来参加法华会,释迦佛说完妙音菩萨,再说西方的观世音菩萨。全部《妙法莲华经》的脉络,是先有一位当机者出来替我们请法,第二十五品的当机者是「无尽意菩萨」。菩萨,是一切菩萨的通名。「无尽意」,是这位菩萨的别名。比如现在讲经的都叫法师,法师二字是通名,每一个法师,另外有一个别名。这位菩萨为什么叫做无尽意呢?意,就是心,就是无尽的心。古德作有四句偈,解释这位菩萨为什么叫无尽意:「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号为无尽意。」「世界无边尘扰扰」,虚空无边,世界也无边,都是尘劳扰扰。尘劳扰扰之中,世界是依报,正报是众生。「众生业茫茫」,茫茫,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在无量无边世界里面,有无数众生,众生造的业也是无量无边。「爱河无底浪滔滔」,众生造业是因为他有烦恼,三个根本烦恼贪、瞋、痴之中,以贪烦恼、贪爱为生死本,形容众生的爱欲心,像一条大河甚深无底,波浪汹涌得厉害。因为他的爱欲炽盛,造无量无边的业,就在世界受无穷无尽的生死。众生的生死无尽,需要菩萨来度,所以这个菩萨就发无尽的心,要度无尽的众生,所以称为无尽意。

无尽意,就是无尽的心,前面跟诸位讲过,我们要学菩萨发菩提心,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今天就叫菩萨,发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众生。发菩提心要观众生苦,起大悲心,你因为观察到众生苦,要拔除众生苦,就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为拔除众生苦,为救度这些苦众生。众生无数都在受苦,要把无数的众生度尽,众生无尽,你的菩提心也无尽,尽未来际度下去。发菩提心,要上求佛道,叫第一心。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叫广大心。众生没有度尽,尽未来际度下去,叫长远心、无尽心。

以前讲《普贤行愿品》时,曾跟大家讲过十大愿王,每一条大愿都是无尽心,一者礼敬诸佛,我要礼敬诸佛,尽虚空徧法界,尘尘剎剎,无量无数的佛,我都要礼敬,这叫做广大心。礼敬诸佛,不是为我个人了生死,是为了要度无尽的众生。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面前,先发了菩提心,才去五十三参,每遇见一位善知识,都先请求:弟子善财已经发了菩提心,但不知道怎么行菩萨行,请开示?五十三参就是参学菩萨行,到最后普贤菩萨归纳起来,叫他发十条大愿。他发了菩提心,还要发无尽心,礼敬诸佛无尽,称赞如来也是无尽。

每一条大愿都有一段结词,「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虚空界尽,虚空没有了,我的礼敬乃尽。众生界尽,虚空里面没有众生了,我的礼敬才尽。众生业尽,众生不造业了,我的礼敬才尽。众生因为起烦恼才造业,众生的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我是为众生礼敬诸佛,就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明知道虚空界不会尽,众生度不尽,众生的业断不尽,烦恼断不尽,我礼敬诸佛永远不尽,明知其不尽,一定要叫他尽,显出菩萨发心的伟大! 

「无尽意」是无尽的心,就是真心,《华严经》叫一真法界,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真心无形无相,「横徧十方,竖穷三际。」横着按空间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徧于十方,没有边际。竖着按时间说,穷于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真心的样子。

你发菩提心要度众生,以利他为自利,大乘佛法叫妙法,就妙在这里。你听佛菩萨的开示,叫你发菩提心,就发菩提心;叫你行菩萨道,就行菩萨道;叫你度无量众生,就学着度;叫你尽未来际,就学着尽未来际,就对了,你绝对不会吃亏上当。因为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是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徧法界。但是凡夫众生起了我执、法执,本来没有我,执着有个我;本来没有法,执着有个法,把徧法界的真心,执着到身体里面。我们转人有五、六尺高,横着说,不出一码那么宽,真心徧我们的身体,就这么大。若堕到蚊虫、蚂蚁,身体只有二、三分长,一分宽。把横徧十方,竖穷三际的真心,挤到蚂蚁身上,就一、二分那么大。众生的我执,真可怜!自己害自己。

这一执着,众生在迷,没有闻到佛法,不晓得真心,堕到畜生道愚痴苦,你跟蚂蚁讲,它怎么听得懂呢?幸好我们是人,还能听得懂有个真心,但是无始劫来执着我,执着惯了,以为我的身体以外,就不是我,其实我们的真心,横徧十方,十方无数世界,在我心内。无边的世界、无数的众生,在我的心内。众生造无量无边的业,起无量无边的烦恼,从自己的心里起。所以度众生,是度自己心里面的众生。依着大乘经讲,了解了,做起来还是有人我执,总觉得我是我,众生是众生。

佛大慈大悲权巧方便开示我们,你发菩提心去度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你都得去度,尽未来际度。你听了佛的开示,发了大心,要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是横徧十方,你的心就扩大,不再局限五、六尺身体以内。你尽未来际,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把你的心拉长到竖穷三际,放大到横徧十方,结果证得一真法界,证得真心,这叫大乘的妙法。你本来为度无量无边众生,尽未来际去度,实际是把自己无始劫来的我执、法执度掉了。众生空了,众生业空了,众生烦恼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净净现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无尽意」三字,讲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要发广大心、长远心。

无尽意菩萨是在地藏菩萨之前发心,地藏菩萨当光目女的时候,母亲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见一位罗汉来托钵化饭,她就供养这位罗汉,罗汉问:你有什么愿心要求?她回答说:我母亲死了,不知道堕到哪一道?我心里很悲痛,请师父指点迷津。这位罗汉入定,观察到她母亲堕在地狱里受大苦,就告诉她怎样供养佛、礼敬佛,超度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不久会来她家里投胎,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个小孩,后来光目女才发大愿。福度光目女那位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在地藏法会已经成了菩萨,那是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他发心比地藏菩萨早,可是《地藏经》没有说,光目女是跟无尽意菩萨学发菩提心,可能是受无尽意菩萨的影响。

地藏菩萨成了菩萨的时候,他就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叫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要度尽,他才证菩提道;地狱要度空,他才成佛。明知道众生度不尽,地狱度不空,他要发这个愿,才叫做大愿。这跟普贤菩萨开导善财童子十大愿王,每一个大愿的结词:「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一样,才叫愿王。这就是中国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

我前面讲到观世音菩萨发菩提心,来救度众生的苦难,我们要是单看《普门品》的经文,介绍这位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们就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这样把《妙法莲华经》变成人 天乘的凡夫法,连二乘的道理也没有学到。古人研究经典有个评论:「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你学《楞严经》要能大彻大悟,才算得到楞严经的利益。《妙法莲华经》上讲的道理,是叫我们成佛,不是叫我们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求救苦救难,就变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学观世音菩萨发心,你也去救苦救难,你发了菩提心,要行菩萨道,你也是个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老早成佛,他是倒驾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佛吗?所以我们学大乘经,不发菩提心,天天修行,盲修瞎练,好像蒸沙做饭,尽未来际也蒸不出饭,所以你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我前面劝请诸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你学了大乘佛法,得讲大乘经给众生听。你说你讲不好,讲不好才要学,你要是讲得好,就不用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发了菩提心,你不学讲经,怎么弘法?不弘法,怎么利益众生?你菩提心好不容易发起来,不能发空愿,要「依愿引行,以行填愿。」你发了大愿,要引起来菩萨行门,随力随分,脚踏实地行菩萨道,依着行门,填满你的菩提大愿。

我们没有神通,不能到十方世界弘法,先在台湾弘法。台北请我讲经,就到台北讲;台南请我讲经,就到台南讲;香港请我讲经,我也讲;美国请我讲经,我也讲,等于十方世界都讲。讲到什么时候呢?我今年八十一岁了,没有休息,还在讲,尽形寿,讲到一口气不来,今生讲完了,来生接着讲,尽未来际讲下去。要这样发心,才算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然,你就学错了!

这是劝请诸位学无尽意菩萨,请释迦牟尼佛讲经。我们也要学无尽意菩萨,在没有学会讲经前,知道哪位法师会讲经,就代众生请法,这样你就是《普门品》的当机者∣∣无尽意菩萨。

以上把「无尽意菩萨」讲好,下面接着消文。「即从座起」,因为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菩萨都在各自的座位上听,要出来请法,得由本座站起来。「偏袒右肩」,「偏」是一边,「袒」是露出来。因为坐着听经的时候,袈裟是通肩披衣,两个肩膀都盖着,要出来请法的时候,得把右肩露出来。我们中国出家人的服装有便服、长衫、海青,袈裟用不着通肩披,一披上就是偏袒右肩,就是我现在穿的这样,右肩膀露出来,袈裟偏到一边。「即从座起,偏袒右肩」,是佛弟子向佛请法的仪式,表示身业恭敬。「合掌向佛」,「合掌」表示一心恭敬,「向」是面对。恭敬之心,无形无相,合起掌来面对佛,请佛说法,表示意业恭敬。「而作是言」,表示口业恭敬。

「世尊!」称呼一声,就像弟子要跟师父说话,先叫一声师父,这是礼貌。「世尊」二字是尊重佛的德号,佛是超九界以独尊,九个法界是:三乘圣人、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属于世间;三乘圣人,属于出世间。佛超出九界之上,不但为世间所尊,也为出世间所尊,为世出世间之所尊,故称「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出来请佛说法,他提出问题:我们这个法会里,有一位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大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这一位菩萨,为什么取名叫观世音呢?这是替众生请问,不是无尽意菩萨不了解,因为有佛在座,请佛金口宣扬,好令大众生信仰心。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佛对于弟子说话叫下告,这是文字上的礼节。「善男子!」叫他一声善男子,赞美他是一个有善根,善为发心的男子,能替众生请法。佛接着答复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位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亿」是大数目名词,不是一亿、二亿,而是「万亿」。不是一万亿、二万亿,而是「百千万亿」,再加「无量」,也是大数目。简单说,就是有无量无数的众生。

「受诸苦恼」,「诸」是众多,「苦恼」,遭受灾难,身受曰「苦」,苦逼其心曰「恼」。因为他是众生,在娑婆世界苦恼受得很多,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苦患逼迫身心,他受了苦恼怎么解脱呢?

「闻是观世音菩萨」,「闻」,是听说。这个苦恼众生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够解脱苦恼,他听说就相信,相信了就念。「一心称名」,「一心」是无二念,「称名」是口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一称名,观世音菩萨就知道了。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菩萨不用耳朵闻,用智慧观察众生称名的音声。「即时」,感应同时,正在称名号,即蒙感应之时。「皆得解脱」,「解」是任运自然,众生任运自然就脱离苦恼。众生受到贪瞋痴烦恼的缠绕,好像受到束缚一样,但是这种束缚,是人自已作的,如蚕作茧,如蛾扑火。你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烦恼自然消灭,痛苦立即解脱。

《普门品》经文翻译得很浅显,而且是菩萨果位上的功德,都是依照事相说的,很好了解。但是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一、要知道我们是苦恼众生,在受苦恼,我们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才能得解脱,这是自利。二、我们观察无量无数众生,受诸多苦恼,要使众生得到解脱,你就传这个普遍救苦的法门,教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这是利他。

我刚才劝请诸位学讲经,其他的经不好讲,你就先学讲《普门品》,到处去讲,等于到十方世界讲;年年讲,等于尽未来际讲。你就介绍观世音菩萨给一切众生听,他听到了,就是「闻是观世音菩萨」,他有了苦难,一心称名就能解脱苦难,这不是自利利他吗?

还要注意「闻」字,没有善根,听不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们在座诸位,不是今天才闻到,多少年以前可能就闻到了,就证明诸位都有大善根。不要轻视自己,把善根糟蹋,有了善根,要栽培长养自己的善根,好像菩提树发了苗,要好好灌溉浇水,让它越长越大,将来才能开花结果。「闻是观世音菩萨」,「是」是「这」,你闻到这一位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一心称名」,称名属于口,一心是从心里念出来。没有散乱、没有二念的心,叫做一心。

我们众生的心是散乱心,无始劫来就打妄想,白天一整天不休息,你不想,它要想,夜里睡觉作梦还在想,想习惯了。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要用心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不叫一心。你要是初用功,越念杂念越多,有人说:「我不念观世音菩萨,妄想还少一点,这几天发起道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越念妄想越多,这不是糟了!」你不必害怕,这是一个过程,因为你以前没有注意妄念,如今注意了,才知道心散乱。

妄念从哪儿来呢?因为我们的八识好像一个仓库,里面储存的全是妄念的种子,打妄想是种子起了现行。八识里面存的是无始劫来熏习 的种子,多得很,都是一些妄念的种子。你不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没有刺激到妄念的种子。你一念,刺激到妄念的种子起现行,妄念反而多起来。你不要怕,只要认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几天,妄念就慢慢减少,再念,只存观世音菩萨名号,没有散乱的心。再进一步,没有二念,叫做一心。二念,就是还存能、所二个念头,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菩萨。现在拿起念珠,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心里清清净净,就是一句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现前,你以为只有一个念,其实此时仍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萨,有能、有所,还不叫一心。要念到能所双亡,能所二个念头皆空,才叫一心,这时候我们的真心才现前。

念观世音菩萨,怎样才能念到一心呢?有个方法,你要至诚恳切地念:「我的苦难只有观世音菩萨能救,他是我的大救星、大恩人,离了观世音菩萨,我的苦恼不能解脱。」要这样至诚恳切地念,把散乱心先降伏住,再念,没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萨,这个时候感应道交 ,真心现前,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的心相通了。

「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就在你称名那个时候,他就加被你。下面经文讲,你掉到大火里,念观世音菩萨,一念火就熄灭。为什么感应道交 这么快?因为观世音菩萨有大智慧,他观察到了,感在众生,应在菩萨,念菩萨,菩萨应。我们怎么感?就是一心称名。即时观其音声,是菩萨应。感应道交 ,一念当时解脱苦恼。

观世音菩萨只有一位,可是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众生无量数,别人念都有感应,为什么你念了没有感应?你怪菩萨偏心,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怎么会偏心?别人有感应,是一心称名。你是用杂乱的心念,怎么有感应呢?你怪菩萨偏心,其实是自己没有至诚心。

讲了一大段道理,用功下手的方法在「至诚」,你至诚念,用不着了解那么多道理。不懂得经的老太太,她听说念观世音菩萨,能够救她的苦难,至诚恳切地念,感应很快,她不懂得什么叫八识田中种子起现行,不懂得有能、有所,为何感应快?因为她至诚地念,一心称名,所以感应很快!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是一段问词,《普门品》按文法上分两大段,第一大段是长行文,第二大段是偈颂。在长行文中有两个问答,这是第一个问答,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取名叫做观世音?下面佛就答复他:「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是总说,众生无量数,受的苦恼,是诸多苦恼,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都包括在里面。受苦恼的众生,苦恼现前,怎么办?「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你有善根,能听到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至诚地一心称名:「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用他的广大智慧,观察到世间众生一心称名的音声,众生所有的苦恼,皆得解脱。

前面是总说,受诸苦恼,一切苦恼都包括在里面,无不解脱。下面是别说,分别说明观世音菩萨救七种灾难。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一、救火难,「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假若有一个人,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突然进入大火里面,决定会丧身失命,可是火不能烧,为什么?「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因为有观世音菩萨威德神通大力加被,所以不会被火烧死。

这段经文很好解释,但是怎么叫做「持」呢?忆念不忘曰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是念在嘴里,要记到心里,常常想到,不会忘记。就是这个人不是临时念的,平常就念观世音菩萨,每天有定课,一天念多少声,念出功夫来,口里不念,心里还在念,不会忘记。遇见大火,结果没被火烧到,这是平常持念功夫的感应。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二、救水难,「若为大水所漂」,假若大水把你冲走,自己做不了主,被大水漂流去了。「称其名号」,这时你就用口称名,口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得浅处」,水一冲,把你冲到浅的地方,自己可以上岸,就脱离了水难。

这两段文前后对照,临时念,一念就有感应,你要知道,平常你不念,临时你想不起来念,因为平常就在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所以遇到灾难就想起来了。譬如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过门槛,栽了跟斗,自然而然就叫:妈妈!为什么叫妈妈?因为平常学说话就叫妈妈,叫习惯了,所以一有难,自然而然脱口而出叫妈妈。你遇见灾难,怎么想起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平常受持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三、救风难,「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众生为谋生活,求财的方法不一,有的众生入海去采宝。采宝的众生,有百千万亿那么多,到大海里去采什么宝呢?一、黄金,二、白银。三、琉璃,翻成中国话叫青色宝,像中国的翡翠。四、砗磲,是白色宝,一种大蚌壳,蚌壳的纹路像车轮沟一样。五、玛瑙,是红色宝,矿石之类。六、珊瑚,是海中珊瑚虫骨胳凝成的,长得像树枝一样。七、琥珀,是松香树脂流到地下,经过千年以后变成的宝贝。八、真珠,是蚌壳里面生出来的珠子,总共有八种。「等宝」,是除了这八种以外,其他一切宝贝都在里面。《金刚经》说的是七宝,《普门品》说的是八宝,不必去研究这些数目,是就我们所知道的,说几种而已。

「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黑风」就是暴风。「罗剎」翻成中国话,叫可畏鬼,因为他是吃人的鬼,样子令人畏惧害怕。遇到暴风,撑船的人做不了主,船就随暴风漂走,堕落到罗剎鬼国,不但财宝采不了,生命都保不住。「其中若有乃至一人」,「乃至」是超略之词,这一艘大船载满了人,要是多数人知道念更好,乃至只有一个人,知道观世音菩萨能救苦救难,「称观世音菩萨名者」,至诚恳切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剎之难。」全船的人都解脱黑风罗剎鬼之难。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这一句答复前面无尽意菩萨所问:「以何因缘,名观世音?」遇见火难救火难,遇见水难救水难,遇见风难救风难,因此因缘,名为观世音。 

我们在座都是佛教徒,佛经说到哪里,我们信到哪里,丝毫不怀疑,因为佛说的话没有妄语。但是不信佛的人,看见这段经文会怀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罗剎鬼,有罗剎鬼国吗?罗剎鬼国在哪里?世界地图从没有看见过?你要晓得六道轮回,跟我们人道相通的只有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天道、阿修罗道,我们都看不见。可是佛菩萨的眼能看到。不是人的国,是鬼的国,地图上怎么会画呢?你要是一定要考究事实,要去罗剎鬼国参观,你参观了也不能回来证明,因为你一到罗剎鬼国,鬼就把你吃掉,怎么回来证明呢?

引证一个公案,可增加信心:古代有一位丞相,等于现在的行政院院长,是最高的官,他常常到庙里找住持谈佛法。这庙里的住持,每天受持《普门品》,有一次丞相来寺庙时,这位住持正在念《普门品》,丞相说:「你们不要禀报住持,等他念完经,我们再讲话。」大家就听他的话不去禀报,丞相走到住持背后,看到他念的是《普门品》,就念到这一段,丞相就起怀疑:「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有这么一个罗剎鬼国吗?等到住持把《普门品》念完,和尚一看丞相在他背后,说:「很失礼!」丞相说:「不要紧!师父念完了,我有个问题请问你,我刚才听见两句经文:『若有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怎么解释呢?」住持是位高僧,能应机说法,他不解释经文,却很大声叫丞相的名字,丞相受了侮辱,脸红了起来。因为在中国为表示尊敬,不能随便叫名字,何况丞相是当朝的一品大官,大家都称他丞相,叫他的名字,对他是大不敬,所以他脸都变了颜色。住持笑说:「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呀!」丞相是学佛的弟子,一听马上就顶礼忏悔:「我懂了!」因为你心里一动瞋恨,就是起了黑风,你这个人就漂堕罗剎鬼国去了,这是按理论上解释。

我再拿事实解释,帮助不信的人,使他相信。非洲有一种吃人的民族,要是有外人去那里游玩,他捉到了把人杀死,当成上品美味,大家开舞会欢乐一番,那个吃人的非洲人不就是罗剎鬼吗?罗剎鬼怎么解释呢?吃人的鬼。吃人的人,不叫人,叫吃人鬼。到那里去,就会被吃掉,到那里去做什么?但是你坐着船,遇见飓风,船做不了主,被吹到那里去,就没有命了,不是漂堕罗剎鬼国吗?如果有一个人,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风转了向,不会吹到吃人岛去,不就脱离罗剎鬼难吗?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四、救刀杖难,众生造的业,千差万别,所受的灾难,也各不相同。「若复有人」,假若又有一个人,「临当被害」,被冤家捉到,要杀死你,你没有抵抗力,只有求观世音菩萨。「称观世音菩萨名者」,你临当被杀的时候,能够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刀」是刀刃,「杖」是棍棒,「寻」是当下。那个要杀你的冤家,他所执的刀刃或棍棒,当下一段一段坏掉,他杀不了你,害不了你,你立即得到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五、救恶鬼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剎,欲来恼人」,先解释「三千大千国土」这个名词,佛教的地理图,是一个太陽、一个月亮,中间一座须弥山,配上四大部洲,叫做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作单位,一个小千世界、二个小千世界,数到一千个,叫中千世界。以中千世界作单位,一个中千、二个中千,数到一千个,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经过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个迭数,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国土」就是世界。「若」是假若,假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夜叉」,「夜叉」,翻成中国话叫疾捷鬼,飞得很快。「罗剎」,是可畏鬼,夜叉、罗剎,都是吃人的鬼,总名叫恶鬼,把这个世界都充满了。

「欲来恼人」,「恼」是恼害,想要害人。遇见一个鬼,我们就受不了,遇见这么多鬼,更没办法,那么你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这时你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这些恶鬼听到观世音菩萨名号,尚且不能用眼睛看你,何况害你的命呢?这些鬼怎么不敢用眼看你呢?因为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身上、口上都会放光,鬼最怕光明,他怎么敢用眼睛看你呢?看都不敢看,怎么能害你呢?自然解脱了恶鬼难。

我们没有看见过鬼,可是有时候忽然间起了一种恐怖,头发直竖,脊梁上好像起了一阵冷风,这就是遇到鬼了。遇到鬼时,你要是平常念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是平常念观世音菩萨,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当时就有感应,念不了几声,头发不竖,脊梁不发冷,恐怖害怕消失,那些鬼都走了。你一念佛、念菩萨,身上、口上都放光,鬼最怕光明,赶快逃走了。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六、救杻械枷锁之难,「设复有人」,假设又有一个人,「若有罪,若无罪」,或者他犯了国家的法律,有罪;或者被恶人攀诬,被仇家陷害,是冤枉没有罪的。「杻械枷锁,检系其身」,「杻」是手上戴手铐,「械」是脚上戴脚镣,「枷」是颈项上戴项板,「锁」是铁链系身。「检」是搜检,「系」是系缚,戴上刑具,把他的身体系缚起来,关在牢里,不得自在。「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你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如此感应道交 ,手上戴的杻,脚上戴的械,颈上戴的枷,身体上系缚的铁锁,都断坏,立刻得到解脱牢狱之难。

这里有个疑问:他有罪应该受牢狱的处罚,观世音菩萨来救,让他得解脱,不是违背国家的法律吗?依佛经上的解释,千般罪业抵不住悔字。他有罪是造了罪业,他知道念观世音菩萨,一定是后悔了。监牢里人满为患,国家逢重大节日,有大赦恩典,会下赦免令,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这是国家给予罪犯重新做人的机会。他肯念观世音菩萨,就是有忏悔之心,所以观世音菩萨会救他。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七、救怨贼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伤命叫「怨」,夺财叫「贼」。怨贼跟你前生前世有冤仇,你遇到他,不但抢你的钱财,还要杀你的生命,这个时候满地都是怨贼。「有一商主」,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商人的领袖,叫做「商主」。「将诸商人」,「将诸」是率领,率领很多做生意的商人。「赍持重宝」,「赍持」是携带着。「重宝」是贵重的宝物。这一大群商人携带着大量金银、琉璃等贵重的宝物。「经过险路」,经过非常危险的道路,再往前走就遇见怨贼,不但会失财,而且会丧命,大家恐惧生命难保。这时候怎么办呢?「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唱言」是大声说。因为人多,小声说,大家听不见。里面有一位平日深信三宝、恭敬佛法,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大声跟大家说:「诸善男子,勿得恐怖!」诸善男子,前面遇到怨贼,我们都是将本求利的规矩商人,不要恐怖、害怕!「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你们现在想脱离怨贼的灾难,要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观世音菩萨能以无所怖畏,布施给我们这些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你们假若听我的话,跟着我称念观世音菩萨。「于此怨贼,当得解脱!」面对前面这些怨贼,一定得到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ㄋˊㄚㄇˊㄛ)」是梵音,翻成中国话为皈依、皈敬、皈命。皈同依靠,皈依就像儿女依靠父母一样。还有恭敬的意思,所以翻为皈敬。恭敬到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又翻成皈命。因为含多义,翻成中国话,翻哪一个名词都不完整,所以保存它的梵音。

这一句经文,就是教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方法,你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加上「南无」二字,就是皈依、皈敬、皈命观世音菩萨!「众商人闻,俱发声言」,「俱」者皆也,大家都发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们为什么这么听话呢?因为遇到灾难,会丧身失命,在人力没有办法的时候,不求菩萨怎么办?这个时候,前面遇见无数的怨贼,不但会失财,还会丧命,人的力量抵抗不了,这时有人劝导说: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得解脱,所以大家一听就相信。「称其名故,即得解脱!」一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怨贼都走了,商人立即得到解脱,这是解脱怨贼之难。

前面简略列举救七种灾难,实际包括一切灾难,下面世尊再总结赞叹!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无尽意!」叫一声当机者无尽意菩萨,也是叫我们,要我们注意听。「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前面讲过,菩萨有五十一个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叫菩萨。登地以上,十地、等觉,才叫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是示现的等觉菩萨,实际是正法明如来再来,所以在一般摩诃萨之中,他是大菩萨中的大菩萨。释迦佛接着赞叹「威神之力」,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德神通,变化莫测的大力量。「巍巍如是!」「巍巍」,最高、最大,是一种无穷极的赞叹,「如是」,像我前面所说的救七难这样高大!赞叹好了,就劝我们要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前面救七种灾难,包括一切灾难,下面断除三种根本烦恼,包括一切烦恼。

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下面讲解除三毒之苦,「若有众生,多于婬欲」,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楞严经说:婬欲不断,纵入深禅定,终是魔业。从古以来,多少君王将相、英雄豪杰,逃不过情爱樊笼,以致身败名裂。三个根本烦恼:贪、瞋、痴,众生不一样,有的贪心多,有的瞋心多,有的愚痴心多。在贪烦恼之中也不一样,有的贪财,有的贪色,这个众生贪多婬欲,怎么办呢?《普门品》告诉我们修行的法门,「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你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远离婬欲烦恼。

这里经文加了功夫要注意:前面只劝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不是口称,而是心里要一心念。这里加个「常」字,要一心念,常常念。还要「恭敬」,你常常念,好像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一天念一千声,或三千声,数念珠,数完就算了,没有恭敬,不见效力。要「常念」,还得「恭敬」,就能远离婬欲烦恼。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瞋」,是暴发脾气,发无明火,不能容受逆境。「恚」,是恼乱生怒。有的众生瞋恚烦恼多,喜欢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也知道不对,怎么办呢?你就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慢慢的瞋恨心就减少,慢慢的瞋恨心就远离了。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愚痴」,也叫邪见,有的众生愚痴邪见多,不起正见,他也想听经,也想明白佛理,但是都解到一边去,自己很苦恼,怎么办呢?你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会开智慧,起正知正见。

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也叫三毒,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可以解脱三毒。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以下总结赞叹,劝导我们常念。「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大威神力」,和前面「巍巍」意思相同,不但能救火灾、救水灾……救七种灾难,而且能解脱三毒之难。前面火灾、水灾,都是我们造业招来的,怎么会造业呢?因为有贪、瞋、痴三个根本烦恼,行恶业才招灾难。你远离三个根本烦恼,什么灾难都远离,所以威德神通之力很大。「多所饶益」,「饶」就是多,能多多利益众生。「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众生应该启发信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常念、心念,不可只口里念,大多数人口念心非,所以难得感应道交 。念的时候,口出声,耳朵听,不可妄心思量分别,其力量甚大,就能得到感应。

解脱贪、瞋、痴三毒之难,最大的饶益,就是了生脱死。我们在三界之内,受最大的灾难,是流转生死。你怎么会流转生死呢?因为你有烦恼。你把烦恼解脱,生死了脱,超出三界,脱出轮回,还有什么灾难呢?要了生脱死,其他法门修起来很难。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很容易,你只要一心念,就把三种根本烦恼念掉了。三种根本烦恼解除,一切烦恼都解脱,不是生死了脱了吗?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前面讲观世音菩萨,能救七种灾难,能除三毒,这段讲应二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设」是假设,「欲」是想要。假设有个女人,想求一个男孩子。生男育女,是夫妻两人的事情,为什么不说男人求孩子,只说女人呢?因为社会上自古皆然,到现在医学进步,知道不能生孩子,问题不完全在女人,有的要怪男人,可是社会观念并没有进步,到现在不能生孩子,社会上还是怪女人。所以女人不能生孩子,心理负担太重了,她嫁到夫家,她的公公婆婆,天天希望抱孙子,结婚一年、二年、三年没有生,就受公公婆婆的批评指责,受不完的气,他们怪媳妇不生,不会怪儿子,亲戚朋友都这样批评:「某人结婚,娶了媳妇,怎么几年了,不生孩子呢?」那么想生孩子,上哪儿求呢?现在医学进步去求医生,可是医生还是帮不上忙,怎么办呢?你就要求观世音菩萨。前面七难,人力办不到的,你只好求菩萨。现在医学进步,你求医生,医生办不到,你就求观世音菩萨。

「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要注意这个功夫,一层比一层加深,前面要除三毒,要「常念恭敬」,要常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还要恭敬地念。这里你想要求男孩子,你得加点功夫,要「礼拜」观世音菩萨,要是你家邻近寺院,寺院里面供有观世音菩萨像,你可以到寺院去礼拜,家里可以不供。可是如果距离寺院太远,你礼拜不方便,一定要在家里设立佛堂,供观世音菩萨像,泥塑的也好,木雕的也好,彩色印刷的观世音菩萨像也可以。「礼拜」,要至诚礼拜。「供养」,要供养观世音菩萨像,烧香、献花、供水、供水果。总之,要恭敬、要虔诚。「常念恭敬」,加上「礼拜」,加上「供养」,就有感应了。「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就可以生出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附带劝请诸位居士,你家里已经有佛堂,最好能供观世音菩萨像。要是你家里还没有佛堂,最好能设一间佛堂,当然家里的房间不太宽敞,要设一间佛堂,不是简单的事。如果有多余的房间,可以设一间佛堂,因为你已经信佛,可以引导家人烧香、拜佛,这样不是自利利他吗?你要是设立一个佛堂,早起烧香、供水、献花,去拜拜佛、拜拜菩萨、做做功课,在家居士会念什么,就念什么,念一卷《普门品》也好,你坐下来打打坐,念念观世音菩萨,这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跟普通人看电视的道理一样。为什么要看电视呢?为求娱乐,看了很欢喜,是一种享受,但那是低级的享受,电视的材料,除了贪、瞋、痴,还是贪、瞋、痴;除了增加烦恼,还是增加烦恼。我劝请你设立一间佛堂,去烧香、献花、念经、念佛、念菩萨、打打坐,清清净净,心里感觉舒服,不是得了娱乐、享受吗?而且这是高尚的娱乐、享受。

你要是想求男孩,等到受孕再求,就晚了。在没受孕以前,就得常念恭敬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等你受孕,就得男胎。所以,在没有受孕以前就得求,而且马马虎虎地求,求不到。要是不用求就生男孩,何必去求呢?因为不生男孩,世间法说,你命运里面没有男孩。在佛教讲,在你的果报之中,不该有男孩的眷属,你发特别虔诚恭敬的心,好好礼拜,就有感应。有一些佛教徒,想生男孩,他们求观世音菩萨,马马虎虎念,结果还是生女孩,就怪观世音菩萨没有感应。《普门品》上说得很清楚,要「常念恭敬」、「礼拜供养」,你礼拜、供养了没有?而且礼拜供养,是不是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圣号?你把感准备好,才有应!你随便念几声、拜几拜,供养不至诚恳切,难有感应。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生个男孩有福德、有智慧。要是生个没有福德、智慧的男孩,还不如没有男孩。所以你要求观世音菩萨给你送个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我们修行用功,要福慧双修,一方面求福,一方面求慧,不得单求一边。等修到功德圆满成佛,叫两足尊,就是福足慧足,福德圆满、智慧圆满。

要是生个男孩子,有福报没有智慧,叫愚痴福。因为他没有智慧,不能以福培福,要是依福造罪就糟了!他福报再大,享受一生,来生决定堕落受苦。你观察社会上有些有钱人,有福报没有智慧,他不学佛,叫他来听经,他不来听,他有的是钱,造了一身罪业,等到把福报享受完,老了没有饭吃,招了一身病,连医药费、棺材钱都没有,这就是有福报,没有智慧。

那么有智慧,没有福报呢?他不但有世间的聪明,也了解佛法,但是不修福报,单偏向智慧。他只会怨天尤人,怨恨老天爷偏心,让这个人发财,让那个人享福;怪这个人对他不好,怪那个人对他不起。他从来没有回光返照,自己不知道培福,整天不做好事,依着智慧去造罪,到来生把智慧造光,没有了。所以偏于福报不行,偏于智慧也不行,一定要福慧双修。观世音菩萨知道,给你送这个男孩子,是前生修过福慧的,今生你生到这男孩,他还会福慧双修。

「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是品行端正。「有相」是相貌庄严。生了男孩,还想求个女孩,观世音菩萨会给你送个女孩子来。女孩子如果品行端正,相貌长得不庄严,人家不爱敬;如果相貌长得庄严,品行不端正,人家必轻贱。有庄严的相貌,又有端正的品行,众人见了又爱又敬。怎么有这么好的女孩子呢?「宿植德本」,「宿」是前生前世。「植」是种植。「德本」,就是善根。她前生前世种植善根,所以今生今世出世为女孩,相貌、品行都具足,才德双全,人人看见,人人爱敬。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

「无尽意!」释迦佛讲到这里,再叫一声当机者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众生没有了生死,超出三界,还是要在六道轮回里受生,但是他有修行,应该在人道里受生,就找一个佛化家庭去受生。他自己不会拣择父母,观世音菩萨替他拣择一个拜观世音菩萨的母亲。既然女人能在家里拜观世音菩萨,丈夫当然也是信仰观世音菩萨,就是佛化家庭。这个女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观世音菩萨给她送一个宿植德本的男孩或女孩,观世音菩萨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现在供奉的送子观音,就是依《普门品》造的像。下面再结叹,你求什么都能满你的愿。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只要你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你把感这方面做到了,观世音菩萨一定有应。「福不唐捐」,「唐」是虚、空也,「捐」是弃也。众生礼拜供养,求男求女,必应所愿,不会使你徒劳无益。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是总结前面二求,还广结到一切众生,求什么都能满愿,再劝导我们要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我前面讲,礼拜供养,要带着「常念恭敬」,这个结词上就有「恭敬礼拜」,再劝导我们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不是说礼拜供养,就不常念、不恭敬;要常念恭敬,再礼拜供养。「受持」两个字怎么讲呢?领纳于心曰「受」,忆念不忘曰「持」。念从心不从口,你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领受、纳受到心里。每一个众生都应当受持观世音菩萨,但是他得有善根,才能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没有善根,他闻不到。你有善根闻到了,要常常一心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这是较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为什么一再劝导我们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劝导我们受持其他菩萨的名号呢?因为功德不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听佛的话不会错,本师的话你不听,你听谁的话呢?印度有一条恒河,里面沙子无量数,我们凡夫不知道沙有多少?但是佛知道恒河有多少沙。不只一条恒河沙、两条恒河沙,有六十二亿恒河沙,一粒沙子算一位菩萨的名字,你受持了,这是假设之词,事实上做不到。假设你能做到,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不但受持名字,还尽此身的形寿供养,身形在世一天,供养一天。还要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把菩萨都当作出家人,用这四种供养品供养。

「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名字,还尽形寿四事供养这么多的菩萨,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得的功德多不多呢?「无尽意言:甚多!世尊!」无尽意说:那太多了,世尊!

下面再比较,「佛言:若复有人」,假若更有一个大智慧的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他只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印度那时候,叫日三时、夜三时,白天、夜晚,各分成三个时。「一时」,是白天或夜晚的三分之一,就是很短的时间供养观世音菩萨。「是二人福」,这一个人念一位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礼拜供养很短的时间,跟前面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尽形寿四事供养的那个人,得的福德比较,「正等无异」,没有两样,一样多。

这一段经文是说,假若有一人,单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而不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名字,也没有尽形寿四事供养,只有一时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人所得的福德,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福德,二人的福德,彼此相等,不差分毫。因为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来,早已成佛,现在示现菩萨以度人,所以功德巍巍,不可思议。能礼拜供养,正如礼拜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一时礼拜供养观世音的福德,犹如尽形寿四事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福德。所以持观世音名号,有无量无边福德的利益。

「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这两人一样都得到大福德,福德有多大呢?尽你一生、二生,享受不完,乃至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你得到无穷尽的福。你去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名字,根本做不到,做到了也跟单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一样。念一位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很容易做到,这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你怎么不听呢?你应该好好地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并且要礼拜供养,你所得的福德,不可穷尽。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前面说「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这里换了一个名词叫「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量无边的福德利益,你都能得到,你怎么不去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所以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一再地劝导。

前面这一大段经文,就是答复「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为观世音?」能救苦救难,能去除贪、瞋、痴的烦恼,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结果所得的,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讲到这里总结一下,下面是第二段问答。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到娑婆世界来,好像旅游一样,但他是游方教化,走到哪里,都为教化众生。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无尽意菩萨禀白释迦佛:观世音菩萨怎样游化娑婆世界呢?「云何而为众生说法?」他怎样为众生说法呢?说法直来直去,众生不能接受,得有方便,「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这三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就是问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怎样游方教化,有何方便之力?

下面一段经文就是三十二应身,有人说算一算《普门品》,有三十三应身,因为《楞严经》是三十二应身,普通人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实际不要限定数目,三十二应身、三十三应身,都是标其大数,实际众生根机无量,观世音菩萨现身也无量。观世音菩萨如大医王,众生各有毛病,对症下药,有时现佛、有时现比丘、有时现女人……来教化千差万别的众生,如明镜当前,本体清净,本无一物,各随所遇而现之。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叫无尽意菩萨一声。「若有国土众生」,「国土」就是世界,除了娑婆世界,十方世界无量数。假若虚空之内,有一个世界的众生善根成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众生应该见佛得度,这时候那个世界没有佛,观世音菩萨就应机示现,到那个世界现佛身,就像释迦牟尼佛出世,现八相成道,给人们说法,说的是六度万行,大乘之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这里省略「若有国土众生」,假若有一个世界的众生,应该见辟支佛身得度,梵语「辟支佛」,翻成中国话叫「缘觉」,观世音菩萨就现缘觉身为他说法,说的是十二因缘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小乘圣人有二种:一种缘觉,一种声闻。佛给声闻说的是苦、集、灭、道四谛法,若有众生应该见声闻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声闻身,为他说四谛法。圣人有四种,怎么只示现佛、缘觉、声闻,三种圣人。不示现菩萨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本身就是菩萨身,不需再示现菩萨。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现天身,天分三界: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下面只现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为什么没有现无色界天身呢?因为无色界,没有色身,没有身相,用不着示现。

色界天一共有十八层天,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梵王是初禅天的天王,无有爱欲,清净色相,叫大梵天王。若有众生应该以梵王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梵王身为他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帝释」,就是《阿弥陀经》上的「释提桓因」,俗称玉皇大帝,欲界分六层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是第二层天的天王。若有众生应该以帝释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自在天」,即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一层天,表示这一层天,所有的娱乐,不用自己费力去变化,他乐天天人变化种种五欲之乐,提供他们自在的享受。若有众生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我刚才讲,不要限定观世音菩萨是三十二应身,欲界,他既然现帝释身、自在天身,那么中间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三个天身,他不现吗?还是要现的,这里把它省略,只说其大数而已。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梵语「摩酰首罗天」,翻成中国话叫「大自在天身」,即大魔王天,是色界十八层,最高一层。「大自在天」跟前面「自在天」不同,自在天是欲界天顶的天王,这是色界天顶的天王。若有众生应该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天大将军」,韦驮天将,是大菩萨化现,来帝释天作护法神。帝释天有天将军,四天王天也有天将军。若有众生应该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欲界第一层四天王天,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是北方天王,梵语叫做「毗沙门天王」,翻成中国话叫「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他闻的佛法最多,所以以他为首领。若有众生应该以四大天王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四大天王身而为说法。

以上观世音菩萨现天道六种应化身。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转轮圣王具三十二相,即王位时,由天感得金轮宝,降伏四方转轮圣王,称大王。平常一个国家的国王,如现在的总统,跟转轮圣王相比,叫小王。若有众生应该现小王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依古人的解释:心性平等,语实行敦,福德俱隆,资财并盈者,谓之「长者」。若有众生应该以有道有德的长者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长者身为他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依古人的解释:博闻强识,财德丰盈,不求宦仕,不乐名闻,惟道自娱,居家养性,称为「居士」。居士,指居家修道的人。我们现在称在家佛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为居士。若有众生欢喜亲近居家修道的人,观世音菩萨就现居士身为他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凡从事政权,受政府俸禄者,都叫「宰官」。如古时候的宰相、文武百官。如现在的行政院长、部会首长、直辖市长、县长等,因不是普通人能够教化,观世音菩萨即现同事身为之说法。社会上的人尊敬长官,出家人为他说法,他不接受,可是长官为他说法,他就爱听,所以若有众生应以宰官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便现长官身为他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梵语「婆罗门」,翻成中国话叫「净裔」。净是清净,裔是后裔,这是大梵天王的后裔。婆罗门是印度四大种性之一,净行高贵,舍弃恶法,博学多闻,四姓之中,婆罗门为最尊贵,与其余三姓不相为伍。婆罗门是印度九十五种外道的第一种,有的众生欢喜学外道,观世音菩萨也应他的机,现外道身为他说法。身相虽然现的是外道身,说的却是佛法,这就是方便之力。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这是现佛的四众弟子身,梵语「比丘」,翻成中国话有三种意义:一、怖魔,二、乞士,三、破恶。比丘受比丘戒登坛的时候,魔宫震动,魔受恐怖,叫怖魔。比丘出了家,把家里的产业都舍掉,以乞食为生,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食,以资慧命,叫做乞士。但他不是讨饭的人,士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比丘出家乞食为生,为破除烦恼恶法,叫破恶,反之,比丘不能严持净戒,破除恶法,即是光头俗汉,不是僧人。所以具足这三种义叫比丘。比丘尼,尼,女也,也具足这三种义。

优婆塞、优婆夷,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三皈五戒的在家弟子。若有众生应该见比丘身得度,即现比丘身;应该见比丘尼身得度,即现比丘尼身;应该见优婆塞身得度,即现优婆塞身;应该见优婆夷身得度,即现优婆夷身,各现其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前面现的是男长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罗门。这是现妇女身,观世音菩萨现男长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罗门的妇女身,而为说法。

观世音菩萨跟娑婆世界众生有缘,在中国感应很多,你看感应传,差不多都是看见老太太,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现的妇女身。塑的观世音菩萨像,是年轻女子菩萨像,那是表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观世音菩萨不是女身,他是菩萨身。妇女身,是示现的。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依古人的解释:八岁以上未成年的,总称童男、童女。或终身男根不坏,不犯女色,称为童男。保持处身,坚贞自守,称为童女。若有众生应该见童男、童女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下面现天龙八部身而为说法,「应以天」,梵语「提婆」,翻成中国话叫「天」,即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四禅天,无色界的四空天,因为自然的果报殊妙,所以叫天。天是天身,前面欲界天王、色界天王说了几个,其实一切天人都是示现的。「龙」,龙王、龙众。龙有大神力,得一滴水,能变化滂沱大雨,为水属之王。「夜叉」,前面夜叉是恶夜叉,吃人的,翻成中国话叫「疾捷鬼」,飞得很快!他听了佛法以后,皈依三宝,是八部护法之一,这个「夜叉」是护法夜叉。「干闼婆」,翻成中国话叫「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嗅香而长养五陰。他不要吃东西,就可以活着,闻香气就饱了,这是帝释天的乐神。「阿修罗」,翻成中国话叫「非天」,六道之一,有天之福,无天之德。「迦楼罗」,翻成中国话叫「金翅鸟」。「紧那罗」,翻成中国话叫「疑人」,又叫「疑神」,长得像人,头上有一个角,这是帝释天的歌神。「摩睺罗伽」,翻成中国话叫「大蟒神」,又叫「大腹行」,用肚子走路,没有脚,没有腿。

再总结,「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人」即人道众生。「非人」,即变化人,指八部鬼神,非同人类。八部鬼神变作人形,到佛前听法,八部之众虽然参预法会,因为过去造的恶业,所感得的果报变成那类众生,苦乐相互夹杂,形相十分丑陋,希望能转为人身。所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无求不应,一一现同类之身,而为说法。或者见人身,或者见非人身得度。

「即皆现之」是总说,不是三十二应身,不是三十三应身,应该见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执金刚神」,即金刚力士等手执金刚杖,守护帝释宫门。遇佛出世,即降阎浮,卫护世尊,守护道场。帝释天、四天王天,都有很多执金刚神,手里拿着金刚降魔杵,是佛法的护法神。现在寺院供的护法韦陀尊天,就是示现的天大将军身,也是示现的金刚神身,他手里拿的兵器就是金刚降魔杵。若有众生应以金刚神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示现金刚神为他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下面总答,「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应以何种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种身为你说法,观世音菩萨成就这种应机现身的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这是佛答复无尽意菩萨前面问的问题:「云何游此娑婆世界?」观世音菩萨以种种形,游诸国土,不是单游一个娑婆世界,各世界都要去游化说法,度脱一切众生。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这是再劝我们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包括前面说的,常念、恭敬、礼拜、供养,都要一心。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经文后面说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三应身,为度众生应机现身说法,接前面救苦救难的经文,在文法上,叫前后呼应。救苦救难,是为了度众生说法,如果众生遭了灾难,掉到大火里烧死,掉在大水里淹死,怎么跟他说法?所以得先救众生的怖畏急难,再给他说法,这就是方便之力。观世音菩萨在怖畏急难之中,能施给你无畏,得大安乐。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观世音菩萨能做无畏的布施,所以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尊敬观世音菩萨,送他一个德号,叫「施无畏者」,「者」是指人之词,就是指观世音菩萨,是布施无畏的大菩萨。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听了世尊的开示:你们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马上就实行,这就是给我们作榜样。我们听到这里,就要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无尽意菩萨解下来,颈项挂的众宝珠镶成的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价值一百个一千两,即十万两黄金,非常名贵,交 给观世音菩萨。「作是言:仁者!」观世音菩萨是仁慈的菩萨,所以尊称他为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请你接受我的法施∣∣珍宝镶成的璎珞。这里要注意,价值百千两金,再名贵还是财施,为何叫「法施」呢?因为无尽意菩萨不着相,所以财施就变成法施。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要注意这句经文,因为世尊是师长,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是弟子,当时师长在面前,弟子不能接受人家的供养。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无尽意菩萨再跟观世音菩萨说:「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你不但应该怜愍我,还要怜愍天龙八部等一切众生,把这个供养品收下来。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那时释迦佛跟观世音菩萨说:「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你应该怜愍无尽意菩萨,及法会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你应该接受他供养的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听师长的命令,弟子才能接受别人的供养,于是观世音菩萨就把璎珞接受下来。「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分供养多宝佛塔。为什么要供养多宝佛塔呢?你看《法华经见宝塔品》就知道,过去有一位多宝佛,已经涅槃了,他曾发深重誓愿:有佛出世说《法华经》,他的宝塔就会出现作证明。这时候有一个多宝佛塔在,所以一份供养多宝佛塔。观世音菩萨是给我们作榜样,有人供养我们,不接受就不满人家的愿。接受了你不要动贪心,你要上供三宝,下救众生。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下面再总结起来,「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也就是答复他第二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通力量,游行教化于娑婆世界。「自在」者,无障无碍,指上文所说观世音菩萨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救种种苦、应种种求的妙用,都是任运显现,不作而作,无为而为,不假作意,自由 自在。这是观世音菩萨悲心救苦,和普门示现的种种无作妙用。

长行文讲完,下面接着讲偈颂。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尔时」,就是说完长行文的时候,无尽意菩萨换偈颂的文体,再请问一次。前面用长行文请问过了,为何用偈颂再请问呢?有几种意义:

一、换偈颂文体,便于受持。偈颂跟中国的诗一样,都是五个字,或是七个字一句,但是不用押韵。长行文文句很长,不容易受持。偈颂五个字一句,容易背熟,便于受持,所以用偈颂文体再问答一次。

二、用偈颂补长行文的不足,长行文已经说了很多,但是还有未说的,佛菩萨慈悲无尽,想到还要补充。再用长行文,恐怕众生不耐烦,于是换个文体,感觉新鲜,众生都爱听。这是文法上的权巧方便,摄受众生。

三、是为新来听讲的人。前面说长行文时,有人没有赶上,后来他听说世尊在说法就赶来,可是已经说完了。佛菩萨不舍弃众生,还是要讲给他听,如照长行文再重复一遍,听过长行文的会不耐烦,所以佛菩萨权巧方便,用偈颂来问答。比如我们这里七天法会,已讲了五天,长行文讲完了。今天等于从头再说一遍,听过长行文的,换了偈颂,也愿意再听一遍。

有这三种意义,所以说了长行文,再说偈颂。偈颂有二种,一种叫孤起颂,像《法句经》,没有长行文,只有偈颂。一种叫重颂,像《普门品》,前面长行文说了一遍,再做偈颂重复一遍。

《普门品》的偈颂,还要跟诸位说明一下,我们念的《普门品》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可是《大藏经》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法华经普门品》没有偈颂,阇那笈多法师翻译的《法华经普门品》,有偈颂而且翻译得很好,我们中国人跟鸠摩罗什法师特别有缘,喜欢念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普门品》,就把阇那笈多法师翻译的偈颂,加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普门品》后面。

开经的时候,跟各位介绍过鸠摩罗什法师,他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他跟我们结的法缘深厚,我们对于鸠摩罗什法师很容易生信仰心,所以他翻译的《普门品》没有偈颂,就把别的法师翻译的偈颂加进来。

还有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金刚经,少了:「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六十二个字,于是把别的法师翻译的这一段经文,补充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金刚经》里面,还是用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此外,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只有六方佛,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是十方佛,翻译得很完整,可是大家还是念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

我们要跟鸠摩罗什法师学,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你没成佛以前,多跟众生结缘,等你成佛的时候,众生都愿意受你度。你不要跟众生结冤仇,结了冤仇,他发了恶愿:你成佛,我也不让你度。那糟了!等你成佛,真的度不了他。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偈颂跟长行文问的问题一样,但是文体变成偈颂,第一句是当机者无尽意菩萨赞叹佛的相。「世尊」,世出世间之所尊,就是佛。「妙相具」,世尊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尊的相好,叫做「妙相」。妙者不可思议,跟凡夫的相好不同,凡夫无论是男人、女人,长得相好,会增加人的贪爱心,那个相不妙。世尊的相好则不然,你见了世尊的相好,只会起恭敬,不会起贪爱心,还能令你消灾免难,断除烦恼,得成佛道,所以世尊的一切相好都具足,叫「妙相具」,这是赞叹之词。

「我今重问彼」,「我」是无尽意菩萨自称,「彼」指观世音菩萨。我前面用长行文问过一次,现在用偈颂再问一次,叫「重(ㄔㄨˊㄥ)问」。「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佛子」,指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佛的大乘弟子,所以称为佛子。以何种因缘,取名叫观世音呢?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具足妙相尊」,把前面「世尊妙相具」,文字换了一下,具足妙相的世尊,就是佛。「偈答无尽意」,无尽意菩萨以长行文问,佛以长行文答;他以偈颂问,佛就以偈颂答,这叫应机说法。

世间人作文章、诗,作得很好,叫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不学佛法,增加世间的智慧、世间的辩才、世间的聪明,世智辩聪是学佛法的八难之一。你叫他来听经,他不来听,他觉得讲经的法师,没有他的学问高,反而生了障碍,成了一种难缘。

你要是会作文章、会作诗,又发心弘法,作文章、作诗,成了弘法的工具。世间最难度的,是会作文章、作诗的人,你的文章作得比他好,他就佩服,你作的诗比他好,就把他度了,所以以长行文来问,佛就以长行文回答;以偈颂来问,佛就以偈颂回答。譬如现在有人写文章来问佛法,我就写一篇文章答复他;他又写一首诗来问我,我就写一首诗回答他,就把他度了。

「汝听观音行」,「汝」是指无尽意当机者。「行」是修行的法门。你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你想听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法门,我讲给你听。「善应诸方所」,「善」是权巧方便,「应」是应众生之机,「诸方所」,是各个地方、各个世界。观世音菩萨权巧方便,能感应群机,无剎不现,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弘誓深如海」,「弘誓」,是大的誓愿。不讲他过去成正法明如来的本位,单讲他现在示现菩萨的迹位。观世音菩萨要修行,先发弘誓大愿。他在古观世音如来面前发愿:要是有众生称我的名号,不能脱离苦难者,我誓不成佛。「历劫不思议」,不是今天才发的弘誓大愿,已经经历过不思议无量大劫的长时间。

「侍多千亿佛」,已经侍奉千亿尊佛,每一尊佛出世,他都去当侍者,「发大清净愿」,在每一尊佛前面,他还是重发他的大愿,坚固自己的愿心,并且发的愿不着相。

「我为汝略说」,要广说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无穷无尽,我为你简略地说,这是释迦世尊跟无尽意菩萨说,也就是跟我们说。「闻名及见身」,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或者见到观世音菩萨的身。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化身,我们都没有善根看到,你见到观世音菩萨的像,也就是见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心念」包括口称。你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口称还要心念。「不空过」,有求必应,不会使你空过。怎样不空过呢?「能灭诸有苦」,众生不一,叫做「诸」;众生有生有死,叫做「有」,「诸有」就是众生,能灭众生一切的苦恼。

前面是总说,能灭诸有苦。下面是别说,长行文上能够救七种灾难,偈颂上救的灾难很多,不只七种。跟长行文一样,先说救火难。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假使兴害意」,假使有一个有冤仇的人,他兴起害你的心。「推落大火坑」,前面有一个大火坑,他要害你,要是你知道,你有防备,可能推不倒你。他不让你知道,从你背后突然一推,一下子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念彼观音力」,这时你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具足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通之力。「火坑变成池」,大火坑忽然变成清凉水池,你就不会招火难了。

被冤仇的人推到大火坑里,生命危险在剎那之际,人力所不能挽救,只有求菩萨,怎么会想起来,念观世音菩萨呢?你得平常受持,念习惯了,到生命交 关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我前面举过例子,好像小孩绊到门槛,栽了跟斗,他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叫妈妈,为什么会叫妈妈呢?因为他叫习惯了,依靠妈妈习惯了。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就要像小孩依靠妈妈一样,只有观世音菩萨能够救我,没有第二个人,那么常常念、常常念,你遭到灾难的时候,才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念一声观世音菩萨就得救。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前面长行文只说「为大水所漂」,偈颂大水叫「巨海」,还有恶龙,吃人的龙;还有恶鱼,吃人的鱼;还有恶鬼,吃人的鬼。光大水就淹死了,再加恶龙、恶鱼、恶鬼,要吃你,更没有逃命的余地。「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念观世音菩萨,马上把你冲到浅的地方,没有恶龙、恶鱼、恶鬼,脱离了灾难。

或在须弥峯,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这偈颂是前面长行文没有,补充上去的。梵语「须弥」,翻成中国话叫妙高,「须弥峯」叫做妙高山,高得不可思议。「为人所推堕」,你在山顶,冤仇的人出其不意把你推下山去。「念彼观音力」,你从山上跌下去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如日虚空住」,像太陽悬在虚空,不会跌死。如果不是观世音菩萨圣力冥冥中加被,必死无疑。

有人看到这段文,他说须弥峯就是须弥山,须弥山顶上是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那天人都有神通,他被人推下去不会跌死,这都是不起正知正见。这里讲的不是忉利天住的那个须弥山。是说在很高的山上,被人推堕下去,推的人、被推的人都是凡夫,不是天上有神通的人。

「如日虚空住」,有人说太陽可以住在虚空,我们不是太陽,一个人住在虚空,还是要死啊!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不会跌落到地下,但是太陽慢慢下山,你也会慢慢落下来,这都是起些不正的知见,跟经文故意台杠。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逐」是追赶的意思,或者坏人跟你有冤仇,他要害死你,他在后头追赶。你从高山上突然坠落 下来,下面是金刚山,山上的石头坚硬得像金刚一样,你坠下去一定粉身碎骨,不能活命。可是你念观世音菩萨,掉到坚硬的石头上,不但身体没有跌碎,连一根毫毛也没损伤,这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护,难以思议!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值怨贼绕」,「值」是遇到。「怨贼」,是遇到跟你有冤仇的贼。「绕」是围绕,或者遇到很多跟你有冤的贼,把你围绕起来。「各执刀加害」,每人手上拿着刀,要加害你,这个时候逃不走。「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他们不但不杀害你,还都起慈悲心,会保护你。

「或遭王难苦」,或者遭遇国王之难要杀你。「临刑」就是临到行刑的时候。「欲寿终」,你的寿命快要完了。「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刀砍到你的颈项上,头没有砍下来,他的刀却一段一段地坏了。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这是牢狱之灾,被囚禁起来,关到监牢里。「枷」,颈项上加了项板。「锁」,身上加了铁锁。「杻」,手上加了手铐。「械」,脚上加了脚镣。「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释然」,自己解开的意思。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这些刑具自然就脱落。

「咒诅诸毒药」,有人要害你,念害人的咒子,用各种毒药来毒你。「所欲害身者」,想把你害死、毒死。「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念黑咒的人,没有害到你,反而害到自己。他弄毒药要毒死你,结果没有毒死你,他误会了,自己吃下去,却把自己毒死。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他念《普门品》,念到这一句,他认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一切众生,不能叫对方死,害人的人没有事,被害的人也没有事,大家都太平才好。所以他改为:「念彼观音力,两家俱无事。」这叫自作聪明,不晓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他念黑咒害人,用毒药害人是恶因,结果得了恶果。要是两家都没事,被害的人没事是对的,害人的人也没事,这不是奖励恶人吗?这是苏东坡不明白折摄二门,佛法应慈悲则慈悲,应折伏则折伏,若一味慈悲,而不折伏,则不论是非,恶者不能悔改其过恶,所以改得大错特错。

还有人认为前面「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他要是真正冤枉,观世音菩萨应该救他。有罪应该杀他,怎么也刀寻段段坏,救他的命呢?既然观世音菩萨有罪无罪都可以救,那么这个人念黑咒害人有罪,也叫他得解脱,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不能还着于本人啊?前面说过,千般罪业抵不过悔字。遭了王难之苦,他能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起了后悔之心,观世音菩萨救他是对的,一念后悔,就是善因,善因得善果,没有错。念黑咒、用毒药的恶人,要是「念彼观音力」,就不会「还着于本人」,因为他知道害人不对。所以并不是观世音菩萨不慈悲,经文是流通于世间,给善人看,也给恶人看,他听说有「还着于本人」的警策偈子,他本来想念黑咒、用毒药害人,想到害不了对方,害到自己,就不敢念黑咒、用毒药害人,不是救了他本人吗?这正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或遇恶罗剎,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或遇恶罗剎,毒龙诸鬼等」,或者遇见罗剎鬼,吃人的鬼;遇见毒龙,吃人的龙,还有一切恶鬼等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因为鬼喜欢黑暗,畏惧光明,你能够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身上即现大光明,当时一切恶鬼都不敢加害你。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恶兽」,吃人的野兽,像老虎、狼,这一类动物,围绕着你。「利牙爪」,它的牙齿、足爪都很锐利。「可怖」,令人怖畏。「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疾走」,走得很快逃走。「无边方」,不晓得逃到哪里去了。这里是说山林旷野,狼虎狮豹张牙舞爪,非常凶猛,如果你遇到的时候,能够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些围绕的恶兽,很快就逃得无影无踪。

我听到一个军人,讲他在军队里当传令兵,负责传达消息,那时正跟日本人打仗,军队退到山区里面,消息由这个部队,传到那个部队,得跑很远的山路。有一次传令兵走到山林里,遇见一群野狗乱吠,他就捡石头打它们,这一打不得了,野狗都扑到他身上,扯住他的衣服,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念观世音菩萨,就大声喊:南无观世音菩萨!喊了一阵子,狗都跑了,他以为有其他阿兵哥来帮忙,他坐下来定定神,坐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来,他才想到是观世音菩萨的加被。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蚖、蛇、蝮、蝎四种虫蛇,它们口吐的气都是有毒的,就像火燃着一样。这四种剧毒的虫蛇,咬到人时,会使人立刻死亡。「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寻」字作顺讲。当你遇到这四种有毒的虫蛇,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顺着你念的名号,它们都各自回去了。

「云雷鼓掣电」,「云」,天上起了大云。「雷鼓」,鼓动了大雷。「掣电」,掣电光。「降雹」,天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结成冰雪,马上成块状降下冰雹。「澍大雨」,「澍」是落下,由天空降落下来滂沱大雨。遭到冰雹之灾,或大雨之灾。「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应你念观世音菩萨那个时间,即刻云散,雷不打,电也不掣,雹也不降,雨也不澍了。

这里是说,人在雷电交 加,雹雨互注之下行走,倘若有性命危险,赶快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立刻云消雨散,雷停雹止。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总结无量诸苦,「众生被困厄」,「厄」是灾厄,众生遭灾遭难,被无量诸苦所困。「无量苦逼身」,前面不过说几种,实际上众生遭受无量的灾难、困苦。众生内心被贪瞋痴烦恼所逼迫,外面有水、火、刀、兵、饥馑、三灾八难等,无量的苦逼迫身心。「观音妙智力」,观世音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神通之力。「能救世间苦」,无难不救、无苦不援,一切众生的生死苦恼,及种种苦难,都能救济令得解脱。因为观世音菩萨能救世间众生无量诸苦,以此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这是总说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神通之力,无剎不现身。「具足神通力」,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所以六种神通,无不具足。「广修智方便」,广多的修行方便智慧。「十方诸国土」,不只是在我们娑婆世界,而是在十方世界。「无剎不现身」,「剎」就是国土、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示现各种应化身,广度众生。

佛菩萨的神通之力,我们众生不可猜度,「神」者神妙莫测,「通」者通达无碍。我们众生的眼睛有障碍,只能看近不能看远,不要说隔着墙壁,只要隔着一张纸就看不见,但是佛菩萨有天眼通,近处看见,远处也看见;隔一张纸看见,隔一道墙壁也看见,这就是神妙莫测,通达无碍的力量,叫做神通之力。

尤其观世音菩萨耳根神通,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他是第一圆通。因为他的耳根圆通,所以十方世界众生受了苦,念一声观世音菩萨,他都能听见。观世音菩萨的神通之力,从哪里来的呢?是「广修智方便」来的。这个神通神妙莫测,是我们凡夫莫测,在佛菩萨的境界之中,没有神妙莫测,那是智慧的方便。他广修智慧的方便,才具足神通之力。

前面的偈颂应该说:「观音『神通』力,能救世间苦。」为什么说「观音『妙智』力」呢?因为神通是智慧的妙用,众生莫测,叫做神通,实际是智慧的功能。所以前面的偈颂不说神通力,是观世音菩萨的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这个道理明白以后,我们修行要求智慧、求福报,福报大起来,智慧大起来,等你成了佛叫两足尊,福报具足、智慧具足,成了佛就能度众生。

现在学佛法的人,不学教理,只想求神通,学佛法学成外道,拜师父,希望他传我什么密咒,念念就能得神通,这就是心外求道,你学的是佛法,不在心内求,到心外去求。你求不到神通损失还小,你一直求,非要求到神通不可,那你糟了!非着魔不可。

说个公案证明一下: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各有第一,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两人在未出家前就是道友,一起跟佛出家,感情很好。释迦佛要教化目犍连尊者,叫他不要执着神通。有一天释迦佛正在说法,诸大弟子都来了,只有舍利弗尊者没有来。释迦世尊就说:「目犍连去看看,叫舍利弗快点来,我要说法了。」为什么派目犍连去?因为目犍连神通第一,他有神足通,飞得很快,说去就去,说回来就回来,不耽误时间。

目犍连到那里一看,舍利弗正在补他的破袈裟,目犍连说:「世尊要说法,等你去。」舍利弗回答:「我的袈裟破了要补一补,这样去不恭敬。」目犍连说:「不行,你得快去!」舍利弗回答:「我要是不去,你怎么办呢?」目犍连说:「你不去,我把你捏着去!」舍利弗把束腰的带子撂到地下,说:「你要是能把我这个带子捏去,我就相信你,不要说捏我这个人了!」目犍连就一手捏带子,一手捏着舍利弗的臂膀说:「带子和人,我都捏着去!」等到一捏,简直稳如泰山,人抓不起来,带子也提不动。目犍连大生惭愧,可是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他说:「你不去,我回去报告世尊。」他不再捏人,显神足通飞回来。

目犍连飞回来报告世尊:「舍利弗叫他来,他不来!」世尊说:「舍利弗已经来了,比你先到啊!」一看,舍利弗在世尊旁边站着呢!目犍连尊者发了楞:「这怎么回事,我是神通第一,没有人比我飞得快!他怎么飞在我前面呢?」世尊就给他开示:「你们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是你们那一门功夫中第一,比方你是神通第一,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而智慧第一,才是最根本真实的第一,比起来,你还是第二。」目犍连问:「平常说我神通第一,就是诸大弟子神通赶不上我!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他怎么神通超过我呢?」世尊说:「我刚才讲的你没听懂,智慧第一,是一切第一中的根本第一,神通是智慧的妙用,因为让你作神通第一,所以舍利弗平常不显神通,有神通让你去显。实际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各种神通他都有。」从此以后,目犍连尊者不再执着他是神通第一,虚心求智慧。这是世尊故意教化目犍连尊者,使他进步。

讲了这个公案,再合到经文上,前面总结「观音妙智力」,不结神通力,你学佛要求福求慧,不要求神通,等到你得了智慧,自然起妙用,就叫神通。

前面讲救种种灾难,都是救人道,下面先说救三恶道的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他要普救一切众生,三恶道的众生最苦,他怎能不救呢?「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趣」就是道。恶道不一,叫做「诸恶趣」,总说有三种,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有八寒八热的大狱,众生作五逆十恶,即堕入此道受苦。观世音菩萨,见地狱众生受苦,常去教化度脱。饿鬼道百千万年,不闻浆水名,何况饮食?观世音菩萨,变鬼王面然大士,因此引起佛说焰口来普救一切饿鬼。畜生道的飞禽走兽,鳞毛羽角,都是因为前生孽障而来。凡人欺骗诈伪,即入此道,或还债而来,或偿命而来,受苦不堪。观世音菩萨常现畜生,教化他们。

「生老病死苦」,火灾、水灾之苦,是恐怖急难。没有遭火灾、水灾,有没有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四种大苦,我们不学佛法不知道,天天在那受苦。受什么苦呢?生苦,父母生我们的时候,怀胎就受苦,在母亲肚子里住十个月,好像堕黑暗地狱、粪尿地狱。病苦,出生以后,还没有老,就会生病。老苦,像道源今年八十一岁了,不是八十一岁才老,出生以后就在老,小孩子盼望长大,长大一年,就老一年;长大二年,就老二年。实际你长大一天,就老了一天;长大二天,就老了二天,这是老苦。但是众生不知道,到你真正知道的时候,可真是苦!老苦怎么苦呢?六根暗钝。眼根暗钝,年轻人看见的,老人看不见;耳根暗钝,年轻人听见的,老人听不见;身根暗钝,年轻人走路很轻快,老人走不动,还得要人扶着;意根暗钝,老人记忆力退化,刚才想起来,转个身就忘记了。最后还有一个死苦,不学佛法的人,死字不愿意闻,认为谁听见谁倒霉,可是谁也逃不了!现在讲堂里,除了我老一点,你们都还年轻,谈不上死。但是过了一百年以后,现在讲堂里的人,都到哪里去呢?都死了,为什么怕听死字呢?因为死的时候太苦了。生了会老、会病、会死,死了会生,受苦无穷,叫做生死大苦。

「以渐悉令灭」,三恶道的苦,生老病死苦,在人类中,无论贫富贵贱,谁都不能免,观世音菩萨怜悯众生苦,只要你能一心称名,就菩萨蒙悲心加被,能令痛苦渐渐消灭。

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度三恶道的苦,叫众生了生死,没有第二个法门,只有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普门」,就是普遍救度的法门,「无苦不救,无生不救」,没有什么苦不救,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救。救三恶道的苦,等你堕落三恶道,根本不知道念观世音菩萨,救你可真是不容易!你现在就念观世音菩萨,常常念,根本不会堕落三恶道,为什么呢?因为念观世音菩萨能够消除三毒,你会堕落三恶道,是你起了贪、瞋、痴三毒,造了恶业,才堕落三恶道,你把三个根本烦恼断掉,不造恶业,没有恶因,哪里得恶果呢?所以念观世音菩萨,能消除根本烦恼、枝末烦恼,烦恼是因,生死是果,烦恼都除掉,哪有生死呢?没有第二个法门,你要相信,丝亳不要动摇,念念不要生疑,观世音菩萨什么苦都救,三恶道不会堕落,生死会了脱。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劝我们发愿,瞻仰观世音菩萨,「真观」就是真空观,是心里观想。观想是心里用功,第一个功夫,修真空观,空一切境界相,人人物物种种境界,当体都是空的。我们是依着经上这么解,经上说的是佛菩萨的境界,我们空不掉。你得修真空观,常常观想:一切法皆从因缘生,没有本体自性,当体皆空,常常修真空观,把一切境界相空掉。再修「清净观」,进一步,连真空观也不要着相,把一切法都空掉。

「广大智慧观」,这就是妙有观,大乘佛菩萨修的是广大智慧观。二乘人修的真空观,证到真空的境界,他就了生死、出三界,不发心度众生,他发不起来妙有观,所以他是小乘智慧。大乘以真空观为入门的观想,证到真空以后要起妙有,叫「真空不空,即是妙有」,这就属于佛菩萨广大的智慧,没有妙有观,不能度众生。

「悲观及慈观」,悲能拔苦,慈能与乐,平常讲大慈大悲,慈在前面,悲在后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悲在前,慈在后,为什么颠倒过来呢?因为观世音菩萨偏重于大悲,叫大悲观世音。他急于救众生的苦难,众生在受苦,你给他什么乐,他都不能享受。世间的乐,不能享受;佛法的乐,也不能享受。因为他在受苦受难,先要行悲观,拔除他的痛苦,再与乐,所以先说悲,后说慈。

「常愿常瞻仰」,把这一个偈颂总结起来,观世音菩萨是个大菩萨,他五种观都成就了,劝导我们众生应该发愿,常瞻仰这位大菩萨。「瞻」是瞻视,向前看。「仰」是心里敬仰。你见了观世音菩萨的相,要怀着敬意仰望,就能灭除你的苦恼。这位具足五种观想的大菩萨,真是功德巍巍,不可思议,你心里要敬仰观世音菩萨。

这偈颂为何说起观世音菩萨修五种观想?是叫我们学观世音菩萨修行。你学观世音菩萨,先修真空观,次修清净观,再修广大智慧观、悲观、慈观,救度一切众生。教我们学观世音菩萨的大乘法门,你常常发愿学观世音菩萨,常常瞻视,心里敬仰,效法观世音菩萨,要跟观世音菩萨学修行。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无垢清净光」,观世音菩萨光明普照,放出来的是清净光,没有无明烦恼染垢。真心本来光明,被无明烦恼障蔽住,观世音菩萨已经把无明烦恼破尽,无垢了,真心清净,光明完全显发出来。「慧日破诸暗」,放无垢清净光,好像太陽光,但不是世间的太陽光,是智慧的光明,能破除众生黑暗的无明烦恼。

「能伏灾风火」,「伏」是降伏、伏除,降伏了就能除掉。「灾风火」是风灾、火灾。观世音菩萨能够降伏风灾、火灾,包括前面所说的一切灾难,都能降伏。他怎么降伏?众生一切灾难都是从无明烦恼生出来的,等到慧日一照,无明烦恼照空了,哪有什么风灾、火灾降伏不了呢?「普明照世间」,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光明普照于世间,救度一切众生苦。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大悲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悲为他的本体,悲心常常现前。他要救度众生,令众生了脱生死,先要教化众生严持戒律,戒律好像打雷,能震动世界。为什么教化众生先持戒呢?因为你遭了风灾、火灾,念个观世音菩萨就消除了,以后还有生老病死的灾难,你非断除烦恼,不能了生死。烦恼是从贪、瞋、痴来的,贪、瞋、痴一起,造了恶业,就流转生死,受苦无穷。怎样能断除烦恼呢?持戒,所以佛有四众弟子,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修定、修慧,不分出家、在家;持戒,才分出家、在家。戒律为第一,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戒律;在家弟子,有在家弟子的戒律,要先持戒,才能够断烦恼。你想断烦恼,天天为非作恶,增加烦恼,怎么能断烦恼呢?戒律的功能,是防非止恶,不要为非作恶,不造新的烦恼,慢慢旧的烦恼减轻了、断尽了,不是了生脱死吗?

无论出家戒、在家戒,第一条戒都是戒杀,为什么要戒杀呢?因为天下最残忍的是杀生,众生最尊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只有一条,你偷盗他的钱财,还能找回来;你把他的生命断掉,永远找不回来,所以最惨痛的,莫过于杀害众生的生命。你要学佛救度众生,还忍心去杀害众生吗?

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夫夜半声。」「刀兵劫」,就是打仗,两方军队打起来,老百姓丧身失命,惊魂失魄,没有地方逃命,这个时候恐怖现前!会念观世音菩萨的,还可以念一声得救。众生平常没有闻到观世音菩萨,或者闻到观世音菩萨,却没有常念,到这时候想不起来,只有恐怖、害怕!这些刀兵劫从哪里来的呢?你听那屠夫半夜杀猪的声音。杀猪都是半夜杀,因为天亮了要拿去卖,猪叫得惨不忍闻,但是屠夫无动于衷,照杀不误,造这些杀业,不遭刀兵劫吗?

还有两句:「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吃肉。」要想免除世间的刀兵劫,世界太平,永远不打仗,除非众生不吃肉,全世界的众生都吃常素,就不会打仗。因为众生要吃肉,屠夫才杀生,你要吃猪肉,他为你杀猪;你要吃牛肉,他为你杀牛,大家都吃素,屠夫就不杀了。没有造杀生的因,怎么会遭刀兵劫的果呢?但是众生可怜愚痴,「畏果不畏因」,平常吃肉觉得很香,猪叫得惨不忍闻,爱吃肉的人无动于衷,照吃不误。等到遭了刀兵劫,生命危险,他畏惧害怕,逃命来不及了。菩萨「畏因不畏果」,他研究出来,遭苦果,是造了苦的因,就是爱吃肉杀生,才遭刀兵劫。所以不造恶因,不得恶果,你不要吃肉,不要杀生,自然不会遭刀兵劫,可远离一切苦难,所以要持戒。

「慈意妙大云」,观世音菩萨有大悲,也有大慈。「慈意」,就是大慈之心。「妙大云」,好像天空不可思议的云彩。云是普覆之意,普遍罩着大地。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心,普照大地一切众生。「澍甘露法雨」,观世音菩萨说法给众生听,传戒给众生受持,救众生的苦难,好像落下来甘露法雨一样。「灭除烦恼焰」,烦恼真厉害,好像火焰一样烧众生,落下来甘露法雨,能把你的烦恼焰灭除,这是根本救苦。

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争讼」,打官司。「经官处」,到法院里打官司。这是打官司的灾难。「怖畏军阵中」,这就是刀兵劫,两方打仗把你夹到里面,生大怖畏。「念彼观音力」,你遭到打官司、打仗的灾难,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众怨悉退散」,所有的怨仇都退散。为什么对方跟你打官司呢?因为你跟他有冤仇,你念观世音菩萨,他也起了慈心。夹到军队里,你不打仗,别人把你打死,因为那个人跟你前生前世结冤仇,你念观世音菩萨,脱离刀兵劫,所有的怨仇都退失消散。

这四句偈颂,本来应该摆在「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的后面,为何摆在这里呢?因为姚秦时,没有发明印刷术,经文都是抄写的,抄写的人抄错了,后来的人辗转传抄,就依着这个本子抄下来,后来研究的人知道错了,也不敢改。为什么不敢改?因为当时你以为错改正,后来再研究发觉你改错了,那么罪过无边,所以佛经的错字不能改。如果有错字,把它批注到经文的上方空白处,说明此字疑是某字就好,不能改掉。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还是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劝导我们要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妙音」是不可思议的音声。「观世音」,他观照世间众生念他名号的音声,就能救苦救难。「妙音观世音」,是比喻观世音菩萨应机说法,寻声救苦。「梵音」是清净的音声。「海潮音」是应时之音,救苦难不失时,下契众生闻法之机。海潮,中午叫做午潮,半夜叫做子潮,应时要发出海潮,坐海船的人、住海边的人都知道。半个月还要来一次大潮,叫做朔望潮,也是应时的。「梵音海潮音」,你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应时解除你的灾难、痛苦,好像海潮音一样。「胜彼世间音」,世间的音声,是苦空无常的音声。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声音,超过世间一切音声。「是故须常念」,以是之故,你要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前面我随时提醒诸位注意:你遭急难的时候,念一声观世音菩萨就得救,但是需要常念。不常念,你遭灾难的时候,想不起来念。这里世尊再劝导我们要常念,还包括要常常恭敬礼拜供养。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这是劝我们坚固信心,「念念勿生疑」,念观世音菩萨,你念念不能动疑心,要有纯粹的信心,才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不能生疑呢?「观世音净圣」,因为观世音菩萨是清净的圣人,是果后行因,成佛再来示现菩萨,专为救苦救难。「于苦恼死厄」,在苦恼现前,丧身失命的死厄现前,「能为作依怙」,观世音菩萨能给你作依靠,保护你、拯救你。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再总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叫我们顶礼观世音菩萨。「具一切功德」,观世音菩萨具足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他有大慈悲之眼,看我们众生,好像父母爱儿女那样。「福聚海无量」,前面说观世音菩萨,「侍多千亿佛」,所以他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福报,像大海无量无边。「是故应顶礼!」以是之故,应该顶礼,所以前面劝我们常常念,还要常常礼拜供养。

《普门品》第一段长行文,第二段偈颂都说完了,再总结起来。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这时候持地菩萨从他本座站起来,「前白佛言:世尊!」走到佛的面前,跟佛仰白说话。持地菩萨怎么取这个名呢?因为他过去行苦行,道路不平,他发心去铲平,平了很多年,有一天遇见佛,佛说:「你在做什么?」他说:「我在平地。」佛说:「你平地,你要平你的心地,心地平,大地就平。」他因为平地很久,功行很深,佛一说他就开悟了。先是修持心外的大地,再进一步,修持自己的心地,因此叫做持地菩萨。

「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假若有众生,听到观世音菩萨这一品经文,「自在之业」,他的三业清净,无往不通,不被烦恼所累。「普门示现神通力者」,普遍的法门示现,无剎不现身,这是他的神通力。即指以上救七难、满二求、解三毒、三十三应、游法界,无畏济群生。「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应当知道观世音菩萨功德浩大,非算数所能知。众生一闻《普门品》,功德甚多。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证明功德不少,佛说《普门品》时,在这个法会之中有八万四千众生,都发大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翻成中国话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是成佛的心。「无上正等」再加「无等等」,就是「无等之等」,没有哪一等心,超过成佛的大菩提心。

诸位听到《普门品》,都应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发大菩提心。

全部《普门品》讲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