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六祖坛经 >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 >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

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

【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六祖大师说:「你的老师和我接引的对象不一样。」神秀接引的方式都是从现象,所以是渐修,而六祖大师接引的都是从自性,所以是顿悟。小根器的人,你要从现象来讲,他才听得懂,你要跟他说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怎么样,他才听得懂。大根器的人,你要跟他说关键在哪里,听懂就听懂,听不懂就听不懂。心法最难懂也最好懂,大根器的人一听就懂。我说很多东西都有心法,比如你教一个人打太极拳,根器好的你点一下就会了。你教一个人插花,煮菜都有心法。你不觉得各行各业都有心法吗?有的人没有做过生意,结果他跟业务高手一席话,他就抓到关键了。有的人学一辈子,就像我以前在做业务,进去就看到隔壁那个人,看起来好像业务都不会做,我问他做多久,他说做十五年了,所以有的东西强求不得。大根器也好,小根器也好,最主要要了解自己什么根器,接着,愿意如实地修行,这样就好,不要在那边比大比校【若悟自性,】前提,假设能够悟到自性的。【亦不立菩提涅槃,】〔不立〕是不需要建立这个名相、概念。对于悟到自性的人,这些都是多余的,就像一个人只要会盖房子,蓝图都在他心中,不用一张一张画。我们不懂的人就研究什么叫〔菩提〕什么叫〔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连这样〔解脱〕的〔知见〕他都不需要。这是真话,这些名词都是假立的,因为透过这些名词,你才知道怎么做。【无一法可得,】真空。【方能建立万法。】妙有。比如说刚开始当讲师可能要准备很多资料、大纲,有时候还要背稿,背一些好的句子、一些励志名言,这叫立。就是这场演讲要怎么讲,有固定的模式,有次第,有大纲,有蓝图,有前后的顺序。但事实上,教到最后,我们会得到一个答案,立那些概念反而会障碍到我们,因为那是死的,不活泼,而且每一班的学生都不一样,所以你抓着那些东西不放是不对的。像六祖说随方解缚,把他的束缚解开,你就是个好的老师了。真正去体悟到,立这些概念,都是一种权巧方便,而且这些法都是因人而建立的,所以以法的本质来讲〔无一法可得〕,这是真实的,这是真空。把你以前所学的东西全部抛开,就在你抛开的那一刹那,你的内在反而能够建立万法,你会变化无穷,会取之不劲用之不绝。万法一直生,妙不可言,所以〔方能建立万法〕就是妙有。你今天为什么老是那一套?就代表你一定有东西抓着,不会变化,所以才不会进步,就没有办法产生其他的万法。因为前面不建立,后面才能够建立。妙!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把前面那些名词套上,意思说你怎么讲都对。所以大家不是一天到晚去研究那些名相,而是你要明白名相背后真正的动机,佛说这个真正要启发你的是什么。是真相,是本来没有这些东西,而假相,是不得已才创造的,让你透过这些假相而悟到真相的时候,这些假相都可以放手。放开之后,突然大死之后就是一番大生,那不就建立万法了吗?【见性之人,】有一天你开悟了,你不用问别人:「我是不是开悟?」你看这一段,如果你一样就是开悟了。【立亦得,不立亦得,】针对上一段讲的话,前面不立,后面又建立,表面上有冲突,事实上没有冲突,不二,开悟的人颠倒说也对,可以说有佛性也可以说没有佛性。但这句话并不可以适用每个人,就像药,不能说老爸生病抓回来的药给儿子吃,不可以这个样子。他执着什么就破他什么,有的人执着佛性,就好像一个人执着灵魂一样,只是一个叫佛性,一个叫灵魂。事实上他的潜意识是常见,但他分不清楚,所以有时候禅师不得不破他,连他的根本也会破掉,但破掉还要再拉回来,否则会产生断见。常见和断见是两边,是陷阱,所以六祖大师讲的境界很高,〔立亦得,不立亦得,〕都对。为什么?〔立亦得〕叫见有,〔不立亦得〕叫见空,空有都见。【去来自由,】一个人两边都不执着,可以应用自如,当然可以〔去来自由〕,很洒脱。【无滞无碍,】意。【应用随作,】身。【应语随答;】口。太妙了。修行也是要好好地修身口意,现在意念完全没有障碍,就是自净其意。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心如虚空,完全没有陷阱,没有包袱。比如说,有的东西,好像是老的来做比较好,但是老的来做的缺点就是有包袱,你找个对这个行业不专精的新人来做,说不定会有改革。老的有他的包袱,新的有他的创意,如果没有新的,说不定就没有新的观念、新的想法。当你的意念能够把你的思想知见拿掉,这样的境界是彻彻底底把你这个人的知见我执完全破掉,自然你的意念〔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就是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该早上拜佛就拜佛,该出坡就出坡,该做事就做事。〔应语随答〕,人家问你什么,你可以直接了当,不假思量,直接回答,这是个开悟见性人的表现,他的身口意都是这么自在自由。

【普见化身,】他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普〕就是普遍,他能够普度,能用智慧慈悲来度。〔普见化身〕并不是说开悟的人一悟之后突然就多长出两只手,手掌里面有眼睛,而是说这个人已经知道变化,遇到不同种类的人都知道怎么接引他、度化他、帮助他。【不离自性,】但你在变化的过程没有离开自性,也就是纵使在红尘当中,在花街柳巷当中完全不会迷失。那是个见性的人。【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游戏三味〕多好听。对一个开悟的人,人生像一场游戏,而且游戏得很快乐。但对一个没有开悟的人,人生是苦海,是折磨,苦不堪言,他何时才能够离开苦海?但游戏随时可以结束,比如说,如果你觉得人生是一种比赛、一种竞争你就有压力,但假设我们来玩一场游戏,输赢就不是你的重点。玩游戏的重点在于大家玩得是不是尽兴,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你们不要为了成败、胜负,为了自尊心,为了一口气。大家玩得尽兴不就好了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最好都是你们赢我输,玩得高兴就好。」那你就要发一个愿:「愿天下的人都胜过我。」你就不敢发这个愿。没有人敢,天下的人都胜过别人。比如说所有的众生都成佛,只有你是众生,你想做坏事也做不来。要气他,他是佛,要糟蹋他,他是菩萨,后面的是阿罗汉,叫你造业都造不来。你去极乐世界找不到人打麻将,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要造恶都没有机会。它难吗?还是不难?它真的是这么难吗?你们想过吗?事实上你不开悟你才苦。但不开悟的人都很有勇气呢!愿意一天到晚在大海当中浮浮沉沉,一天到晚折磨别人,或等别人来折磨你,能够忍耐这么久,真是佩服。想想看,思考一下,开悟真的这么难吗?「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僧璨大师说的。至道无难就是开悟不难,只有你自己分别。「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憎跟爱是凡夫的惯性,你与生俱来就培养憎爱,只要不执着憎不执着爱,那不就是中道吗?只要不掉入憎跟爱,贪跟痴,取跟舍的陷阱,你不就洞然明白了吗?你不就能够了然于心,明白这种真相大道了吗?事实上前面四句就把法义讲完了。但是大家为什么不做做看呢?不要说等到《六祖坛经》教完,你跑来问我怎么修?事实上我每节课都告诉你怎么修,但我相信你听完之后还会问我。我问你在听什么,你也不知道,你只会觉得很好听,很有道理。怎么修?我讲过了,生活中没有一处没有一时不是修行,不要掉入相对的陷阱,时时刻刻观察自己有没有掉入相对的陷阱,时时刻刻哦!网路有报导,学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放假结束之后早上起来的那一刹那,这个都是你的贪爱执着的问题。你现在看到一个东西,就马上有好跟恶的问题;你看到一个人就有讨厌跟喜欢的问题;你现在做一件事情,就有习惯不习惯的问题。你注意看,二十四小时都活在相对,如实地练习,这样修行,自然,你会回归中道,就是你不会掉入左边或右边,上跟下的陷阱。活着,就是清楚地看到现在的样子就好。比如说,我病了,看到我病了就好了,不会再生起「病到底会好还是不会好?」「我得这个病,到底是能医还是不能医?」这是陷阱。生病,如实观察「我病了」,这样就好。病了,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该吃药就吃药,吃完药该早点睡就去睡。当别人对我们不礼貌,如实地知道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好,不要掉入好与不好,你这样好好地练习就好。在打坐,打坐就是坐,不需要掉入静跟不静,今天坐得好不好,都是多余的。从这样的角度一直不断地观照,不断地练习,直到中道:「我不再靠两边了,完全不靠两边了。」你自然就会渐渐符合六祖大师的那句话:「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亦不染着。」这样就契入了,就是这样修,这样修不碍你的家庭,也不碍你上班,不碍你在其他的道场,也不碍你修其他的法门。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不立〕大家比较不懂,所以他问这个问题。【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自性〕本来无一物,有一点东西都是障碍,不要有一些〔非〕啦,〔痴〕啦,〔乱〕〕啦,自性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念念般若观照,】你可以〔念念般若观照〕吗?这就叫观照般若,你要时时刻刻生起智慧,看看你在做什么。【常离法相,】这叫智慧。〔法相〕就是现象,你在观照看你有没有掉入现象的陷阱,你有没有时时刻刻执着现象。【自由自在,】只要你不被现象所束缚,你不就可以〔自由自在〕了吗?【纵横尽得,】你就横竖都可以了。【有何可立?】这样有什么东西可以建立的呢?这就是空的意思,这叫真相,诸法空相。

【自性自悟,】你的自性当然要你自己悟,不然谁有办法帮你悟。同理可证,你的问题当然你自己解决。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要学习如何引导别人去解决他自己的问题,这两个不一样。你永远要注意我这句话,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但一般人掉入一个陷阱,他去学习如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问你问题都没有问题,你是表面上没有问题,但问题还是存在。但我们去引导他,教他如何去解决他的问题,就像我早上说的,你们每个人一定有天赋,自己要去发觉,不是我帮你发觉。一样的道理,每个人一定有自己的陷阱,有错综复杂的心情,我们要引导他如何生起他的智慧,引导他勇敢地打开他的心结,这才是你要学的。这样会了吗?讲是这样讲,听我说很有道理,你们要回去思维啊!不要听过就完了。课听完了,接着才是你的功课。你会了吗?不会就去练习,练习到会为止。【顿悟顿修,】六祖大师的法不是悟后起修,他是〔顿悟顿修〕,这种境界很高,这是最上乘人;第二种人是顿悟渐修;第三种人是渐修而悟;第四种人是渐修渐悟,层次不太一样;当然还有第五种人,怎么修也不会悟,当然,如果把时间拉长,他有一天也会悟,我们不要放弃这种人,因果丝毫不爽,他有下功夫,有一天也会酝酿成熟。【亦无渐次,】有什么次第呢?我常讲:「虚空哪有什么楼梯?」虚空是整体的,哪有什么一二三四?现象界才有一二三四,本体界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不立一切法,】本来就没有那些问题和概念,因为是凡夫,才创立很多的概念,建立很多敌对概念和仇恨。【诸法寂灭,有何次第?】〔诸法〕本来的样子。谈到最真实的,根本没有一个先后和顺序的问题,所以六祖大师才讲顿悟,这是他的理论基矗也许你会问:「如何爬到虚空?」我就跟你说:「那就装楼梯吧。」那你的修法就不一样了,就开始去找楼梯,找到就问人家怎么爬楼梯,之后,就问楼梯到底有几个阶层。因为你的方向变成这样,你就变成这个样子。你坐电梯就好像顿悟,走楼梯就好像渐修。你读《坛经》,觉得它讲的东西有够彻底、够直接。但我知道,大家喜欢《坛经》,但不按照《坛经》的方式去修也可以,至少《坛经》给你正确的知见。就像同学问:「正邪我都分不清楚。」你好好地读《六祖坛经》,佛法的正确的观念你一定不会偏差。什么叫佛法,《六祖坛经》真的读懂,知见就建立了,不一定要按照他的方法修,不要勉强。但是,你学了任何法门,知见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学了某种法门,知见就不一样。就像净空法师也教《金刚经》,他也叫你念佛,他讲《华严经》,也叫你念佛。并不是教你《金刚经》,你就得修禅宗,这叫观念,叫知见,你适用就拿去。【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派去不回了。志诚禅师是安徽省吉州县太和人。《坛经》精彩的地方就是处处有故事可以谈,但是这些公案不是这么好懂,有时候你们认为听过了就懂,但包括我讲十几遍的人都不见得会懂。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你听懂,你懂了人生就一定不是这种状态,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心知肚明,你懂了整个人生就不太一样,生命会整个地蜕变。你读公案不要依文解义,要知道它想要讲什么,你懂了就懂。如果只是一直去研究,但又不明白真正的佛意,所以没有办法懂。

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

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看到这个想起古装片,很多人都自称行侠仗义。但行侠仗义常常会是非不分,因为有人会告诉你那个人是坏人,所以你得行侠仗义把他干掉。没有正见的人分不清楚,这个行昌也是一样,没有正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这句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我们常讲一个有成就的人本身没有问题,这〔二宗主〕指的是惠能和神秀,我们不要说谁程度比较高,但这两个人的心胸一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老师没有问题,是徒弟有问题,他们就是没有开悟,才会去比较:「我师父比较厉害,我们道场比较有修行,我们是修行的道场…。」当你这样讲,就是在暗指别人不是修行的道场,而是办法会的道常真正开悟的人没有问题,是徒弟不明理。你可以观察到,你到大公司去,最难缠的反而是小职员,不是董事长。只要是很成功的人,他事实上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成功的人,他为什么不会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不圆满之处,所以他今天职位不高。这些徒弟也一样,为什么他还没有开悟?还在当别人的徒弟?就是他们心中还有分别心。所以这些徒弟,这些出家人还有爱憎之心,爱自己的师父,爱自己的道场,憎是憎别人。你讲这是人之常情,这个人也包括你,这样就是一般人,一般人就是痛苦的人,就是不愿意改变的人。人到底在执着什么?执着他的个性,他的意识形态,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生活,他活在这种习惯中,改变一下会更好他也不要,他觉得活在这种习惯中比较有安全感。第二,这个习惯改变之后,他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学习,他不愿意。我们的内在不是勤奋的,是懈怠懒惰的,所以很多人都要保持现状。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请释迦牟尼佛来也没有办法,而是说等有一天你愿意改变,不然叫做轮回,你生生世世都会轮回,因为你生生世世在你的思想观念里轮,绕不出来,除非你愿意改变。

【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神秀的弟子,总认为他们的师父才是六祖,忌讳惠能。你嫉妒别人已经很不善,比如说,假设这个山头嫉妒那个山头,你有这个心已经很要不得,已经不是修行人。但恐怖的是,他们居然派一个刺客想要去刺杀对方。我们常讲人心不古,但现在一看,唐朝就有人这么恶,而且是出家人派刺客,这真是离谱到我们不能理解。但是《坛经》流传下来了,这并不是虚构的,这是事实。既然为了嫉妒对方,要把对方铲除,唯有把惠能铲除,神秀才能够一株独秀。神秀并没有这个心,是他那些徒弟在作怪,这是在害他们的师父。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僧赞僧,出家人赞出家人,这个道场赞叹另一个道场,我们一般人都是诽谤的。在佛法当中有一个东西轻而易得,叫「随喜功德」,这个不需要出力,也不需要天赋,只要是有人在做好事你很高兴就有功德。这种功德你不做,却要花十几万去做《梁皇宝忏》。我们内心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会排斥就是会嫉妒。那么简单你为什么做不到?回归你的心,你会发觉你真的做不到,尤其我们东方人很含蓄,说:「不错啦。」连夸赞别人都不圆满。我们为什么无形当中去诽谤别人?为什么不容易去肯定别人?因为我们透过这样的方式把别人贬低来抬高自己。我们要称赞别人,这样自然无求自得。我们内心的世界很微妙,如果你一直在骗你自己,你怎么修行,或你去任何道场都是没有意义的。谈到这一段我们说六祖也很坎坷,没有出家时就有人追杀,出家后还一直有人要刺杀他。为什么六祖这一辈子会遇到这些事情?那也是过去跟别人结的因缘嘛。但换个角度想,人家有时候是演戏给你看的,菩萨很慈悲,六祖是菩萨,说不定那个刺客也是菩萨。我们就要知道这出戏在演什么?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这里又显出神通。六祖大师何止有〔他心通〕?事实上不止六祖大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他心通,〔通〕就是没有障碍的意思。我们内心为什么不通?因为内心有障碍。你内心哪里不通?你听人家讲话,你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听懂他在讲什么。比如你现在听我讲课,我不相信你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为什么我不相信?因为你的内在有某些成见,事实上一堂课你可以听到百分之十到三十,百分之七十不是没有听进去,就是甚至误解了。你不通,并不是只有听课没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你跟别人聊天,也没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你跟家人沟通,也没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你相信吗?比如说你儿子在跟你沟通,你会想:「你跟我讲什么?你是我生的。」夫妻也一样,同床异梦一大堆。你跟家里面就不通,因为你有成见有想法,你的心有障碍,你就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因为心有障碍,障碍住自己跟别人之间的沟通。这个障碍你自己要去拿掉。佛性像什么?佛性广大犹如虚空,虚空可以创造云,但是云不碍虚空,虚空不碍云,多美啊!但是我们不是,我们认为云就是我们的生命,而忘了虚空。你现在抓住自尊心,以为这就是你的生命,自尊心是什么?就是天上的一片云而已。我们今天为自尊心可以杀人,可以很倔强,可以说:「我明明知道我是错的,但我就是要赌那一口气。」你的自尊心把你害惨了,让你到今天还死不承认,让你到今天还是不长进,让你到今天宁可摧毁也不愿意去成全。你研究看看你的思维,就知道人真的很愚昧。当我们内心没有障碍,我们可以知道别人的心。为什么?做一个譬喻,我们的心本来就像虚空。六祖大师的心像虚空,别人的心也像虚空,虚空跟虚空本来就没有障碍,所以能通的,所以叫〔他心通〕,佛法要这样讲你就不会说迷信。他知道别人的心,所以知道那个人在做什么,所以〔预知其事〕。六祖大师他放十两黄金,为什么?这叫做宿命通,这不是只有一通。宿就是过去,也就是六祖知道来刺杀他的这个人跟他有什么因缘,就是在多生累劫之前欠他的钱,但并没有欠他的命,所以他也没有办法伤到六祖。你看是不是很厉害?!

【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刺客都在三更半夜行刺。【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金刚不坏身。这到底是什么情形?你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吗?你们诵《金刚经》,前面有一段这么讲「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六祖的金刚不坏身可以证明,一般的高僧大德有很多的舍利子,六祖是全身舍利,后来证实真是如此。六祖的肉身至今一千五百年,真是不可思议。没有学佛的人喜欢看道理,不喜欢看事迹,因为这些事迹超乎他们的理解范围。比如说学医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只要是几天不喝水,他就活不下去。但是老和尚入定何止七天?他们一个月不喝水还不是照活吗?这是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你要知道,我们的内心事实上是可以主宰我们的身体的,包括我们的生理、我们的细胞。【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简单地讲,这个剑若是正,就不会乱杀人。剑用错了,你的心就不正。最后就告诉他六祖跟行昌过去的因缘:「我只欠你十两黄金,没有杀害你。」这是何等的境界。我们在看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就觉得像神话,六祖这个人真的是人,佛也真的是佛呢!他们都是人你不用怀疑。但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我做个证明,你的心静,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好。有时候,你可以听到挂在壁上时钟的秒针声音;更静一点,你就可以听到你心跳的声音;如果更静一点,你就可以听到更微妙的声音。《法华经》里面谈到,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清净的人全部听得到。我常讲,你没有那个境界,但是你可以以此类推,所以六祖也不用派刺客去神秀那里窃听,他就听到什么事了。【行昌惊仆,久而方苏,】要暗杀别人斩三刀砍不断,马上晕倒,这叫笨刺客。但是六祖没有打草惊蛇。【求哀悔过,即愿出家。】醒来之后,求出家。我们这会儿不好不坏,一辈子不好不坏,所以也做不了大事。你说我们坏,行昌比我们坏,你说我们有脾气毛病,我们一定不会去杀人,但是问题我们也不会一念就觉醒。为什么?这会儿不错啊,我妻子对我不错,我这会儿有茶喝也不错…。有时候我们很感叹,这种不好不坏的人,就一辈子不好不坏,拖拖拉拉。为什么我们会一辈子一事无成?因为你是普通人,你是没有决心的人,你没有办法在心中说犯了就犯了,错了就改。你们今天学佛,没有把决心拿出来,学一百年也没有用,你说来学经典是骗自己。慢慢听,我送你一句话,慢慢改就是不会改。我们每个人不是希望慢慢改吗?但是我讲这句话不是否认你,是希望把你激醒。你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你不要告诉自己:「再给我时间再准备一下。」我们一直给自己这样的退路,但这样的借口让你犹豫不前,我们没有破釜成舟,背水一战,我们没有这个心,所以不会成就。我们今天看人,并不是看他什么,而是看他的心量,就知道这个人会不会成就。行昌做错了,马上就领悟到他错了,就向六祖大师表示忏悔。他并不是在嘴上讲,他马上付出行动,他想拜六祖大师为师,想要跟他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六祖大师很慈悲,跟他说:「赶快把黄金拿去。」为什么?第一,人家请他来暗杀,暗杀成有酬劳。他现在暗杀不成,不但没有酬劳,而且还可能被杀人灭口。这里面的徒众指的是六祖大师的弟子和神秀大师的弟子,这两边都不会放过他。你们常讲白道黑道都不会放过你,所以你要逃亡埃但是六祖大师讲这句话并不是拒绝他。【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等时间到了你再来,现在时机不对,你应该走。【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行昌因为六祖大师的交待,当夜就赶快走。走了之后,他果然跑去出家,就开始修行了,难怪有一天他会开悟。我常说,我们过去的东西都不要谈,你过去是谁,你的资历背景我都不管,我只问你现在想要怎么样。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让我们的生命获得了自由跟平等,这是我当初接触到佛法时最大的感触,让我的生命可以不卑不亢。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就是因为这样,我不再自卑。因为这样,你也不要再自大自傲了,因为你有佛性,别人也有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