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末代刻碑人 > 第八十二章 阴符 >

第八十二章 阴符

    天蒙蒙亮,坟头已经起来,父亲的墓子安顿好了。

    父亲有个女儿,我也有个姐姐,可是世态炎凉,估计就是见面了,谁也不认识谁。不然的话,还能有个给父亲哭丧的。

    曲终人散,当大棚拆掉,桌椅卸掉,灵堂退掉,吊丧的人散掉,好安静啊,安静的感受不到一丝丝风,感受不到点点温度。

    屋里在没有人喊“邪琴,回来了啊,王亮爸打的野鸡在厨房。”

    站在门口,迟迟站了半个钟头,看到空荡荡的屋里,好累啊,什么也都没想,上炕睡了一觉,希望一觉醒来,上天能重新规划我的人生。

    梦里好甜蜜。

    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走在草地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

    父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着我,我们在草原上驰骋,马儿跑起来好快啊。

    “邪琴~~~邪琴~~~~~”远处有人在呼唤,章雯怡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胸脯上还钉着一个大红花,披着波浪卷的头发,好柔顺,好乌黑,好美。会解梦的人都知道,梦到大红花不是什么好兆头,这是大凶之兆。

    这样美好的情形没有坚持多久,视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

    “邪琴哥,邪琴哥,醒醒。”原来是王亮回来来。

    “王亮,你来了。”

    “哥,你别难过了,我爸说了,你以后要是不嫌弃就待在我家吧,我爸说他供你读书。”

    “王亮,哥没事。”

    “哥,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去我家吃饭吧。”

    “这两天过市剩下的菜还没吃饭,我热热就行。”

    “那哥,我陪你吧。”

    “王亮,你先回去,我想一个人静静。哥等会来找你。”

    “好吧,那哥你休息,我去给你炕里加点料。”轻轻点头,默许了王亮的建议。

    《碑之人》最后一篇锦囊碑,便可上通天地,下通鬼神,那《碑之神》岂不是都是讲这个,这样说的话,只要找到其中一种办法,章雯怡就可以唤醒了?

    可祖训千叮咛,万嘱咐,万万在25岁之前不可打开第二卷《碑之神》,否则有想象不到的后果,可我当下才16岁,离整整25还差9年,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一天吗?不知道章雯怡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心中‘是’与‘否’相互碰撞着,《碑之神》就在眼前放着,鼓起勇气多次,可就是不敢打开。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更何况还是金牛座的我,根本就是一根筋,牛劲上来谁也挡不住,死就死了,为了章雯怡,管他碑之神,碑之鬼,豁出去了。

    哗!

    封面翻开。

    ……

    暴风雪愈来愈猛,刺骨的寒风带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寒风摇撼着树枝,狂啸怒号,发狂似地吹开整个雪堆,把它卷入空中,寒风不住呼啸,方向变化无定,几乎掀翻了房屋和树林,尖石子飞起来刮着人们的脸,叫他们透不过气来,说不出话来。

    缚在黄牛脖子上的铃子全然听不见声音;在这旋风的怒号和呼啸声中,只听得一阵阵凄苦的声音,像狼号,又像远处的马嘶,有时又像人们在大难之中的呼救声。

    哗啦!

    房侧被大风掀倒了,房子坍塌,只剩下半壁,寒风呼啦一下撕扯进来,将我打的后退几步,《碑之神》也被掀开,哗啦啦翻动着页子。

    外面的人听见了坍塌声,赶紧跑了进来,看见半壁房子,大喊道,“邪琴,你没事吧。”

    等人进来时,尘土盖满我的脑袋,人傻站在地上,难道老天爷真的开始惩罚我了吗?

    “邪琴哥,你咋地啦。”王亮拉动着我的手,帮我检查身体,“王亮,我没事,房子塌了,看来今晚是住不了了,我明天要回学校了。”

    “邪琴哥,那你今晚住我家吧。”

    “嗯。”

    ……

    ……

    古时,秦岭北麓的牧护关(属商县与蓝田邻界),原名莫湖关,这里原来有一个湖泊,一泓之水,碧波荡漾,犹如仙境。

    后来,一场大地震席卷了这个湖泊,湖底地裂,就这样,一湖之水逐渐从地缝中消失,从此,莫湖成了一个干涸的湖泊。

    湖水从地缝渗漏近百里后,又涌出地面,形成湖泽,故名洩湖。

    李筌是唐代著名学者,号少室山达观子,官居节度副使、刺史等职务。少年时,李筌这个人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又好神仙修炼之术,所以他四处漂泊,寻访世外高人,学习道家之术。

    有一日,李筌来到河南登封县嵩山之上,嵩山属五岳之中岳,雄踞与中州大地,虽险峻不如西岳华山,雄秀不如东岳泰山,灵奇不如南岳衡山,却殿宇庄严,松柏成荫,处处显露出仙风道气。

    此刻的李筌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一入仙山则如断羁之麋,入海池鱼。他攀悬崖,入仄径,时而跃入危石,时而穿梭于寺庙丛林,俨然一个顽童形象。

    李筌来嵩山,本来就是仰慕仙山名气而来,嵩山作为中岳名山,自有它不同凡响之处。

    进山后,李筌处处留心,有一天,他来到嵩山一虎口崖,此处山势崇峻怪异,状如猛虎之口,危石森森、犬牙交错,虎口下即为千尺悬岩,人行到此处,大都望岩惊悸而却步。

    李筌玩心正浓,他不顾危险,背紧挨着虎口岩石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爬了过去。渐行至百步,只见前方有一石窟,石窟入口中,有一人工凿成的石阶,李筌顺着石阶走了进去,只见石窟中怪石嶙峋,泉水叮咚,透露出一股清冷之气,石窟深处的一片岩石之下,有一个玉石石匣,掩埋于碎石之中。李筌拂去碎石,捧起石匣,来到石窟之外。

    只见美玉石匣,做工精细,封闭完整。

    李筌将石匣置于大石之上,撮土为香,跪地叩首,然后小心翼翼打开石匣,只见匣中放置着一块洁白素絹,絹上密密麻麻写着一行行经,文。

    什么经,文?

    读后李筌大惊失措,这,这竟然是人文始祖黄帝写的《阴符》经卷。

    李筌喜出望外,再看落款,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年间:“太武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寇谦之是北魏时的道教国师,早年曾修道于嵩山,名噪于中国北方,被称为北方教主,李筌本有慧眼且与道教有缘,现在二百多年前的名教主手抄黄帝《阴符》经能珍传到自己手中,李筌不禁心中窃喜,他见四周无人,迅速将经卷包于行囊中,急冲冲下山而去。

    回家后,李筌请出玉匣,小心翼翼地从匣中拿出经卷,发现此经卷由于年久日深,卷面已遭腐蚀霉变,显得非常脆弱,动之即坏。于是,李筌拿出笔墨,蘸着经卷认真抄写起来,他一遍遍地抄写,一遍遍地研究,抄写了数千遍,终将经,文内容烂记于胸。

    由于经,文深奥,读之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决心再游于大川,寻访世外高人,阐释《阴符》经,文之奥妙。

    李筌想西岳泰山乃道教发源之地,当年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函谷关,留下了蜚声中外的五千言《道德经》,而将道教发扬光大。思之再三,于是,他沿着蓝关古道翻越秦岭,来到骊山脚下的蓝田境内。

    这天,蓝田西川正逢庙会,善男信女进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李筌随着人流上山,拐弯处只见前方有一半百老妪,只见她身穿旧衣烂衫,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拄着一根九曲拐杖,目光瞿烁,神采奕奕,健步如飞,上山而去。

    李筌料定此人非凡,连忙加快脚步急冲冲赶了上去。当赶上老妪时,路旁突然出现一株被烧焦的枯树,老妪面对枯树说了一句:“火生于木,祸发必尅。”李筌听后大惊,急忙上前问道:“老人家,你刚才所说的话,是黄帝《阴符》经,文中的文字,老妈妈如何得知?”

    老妪停下脚步笑着对李筌说:“老身传授《阴符》经,文,已三元六周甲子了,年轻人,你小小年纪,何以知道《阴符》经,文?”

    李筌听后大惊,原来一元一周为180年,六周已是1080余年了,此妈妈传经千余年,必是神仙无异。他暗喜自己遍游名山大川,孰料今日遇到了世外神仙,怪不得她步履轻爽,神采奕奕,气势不凡、想到此,李筌急忙倒身下拜,连磕了几个响头,毕恭毕敬地说:“老神仙,弟子肉眼凡胎,不识真神,得遇仙长实乃三生有幸,弟子拜揖。”

    于是,他将在嵩山虎口崖之奇遇详详细细告知老人。后又讲:“弟子生性愚钝,《阴符》经,文已抄数千遍,由于理义深奥,始终百思不得其解,故西来三秦寻访高人,有幸得遇老神仙。请老妈妈早日传授经,文,给弟子以指点迷津。”

    老妪坦然一笑,令他站起,仔细端详后说:“吾骊山老母是也,能受阴符的人,将来要位列仙班,此人须骨骼惊奇,相貌非凡,还要有仙家慧根,能领悟《阴符》大道之奥秘,否则,反受其害。我观你年纪尚少,但颚骨穿过生门,寿命约与天庭相齐,血气方刚,浑身透出一股正气,尔品格贤达,又好黄老法术,生有慧根,是一块未琢璞玉,我收汝为吾之弟子,但汝45岁之时,尚有一场劫难。”

    老母随手拿出一张写好的符录,穿在拐杖一端,然后念念有词,让李筌跪而吞之。李筌毕恭毕敬一一照办,并将符录慢慢地吞下肚去。老妪念念有词:“苍天厚土,保佑吾弟子平安!”接着老妪和李筌一同来到一僻静处,老母依石而坐,李筌席地而跪,坐于下首。

    老母逐字逐句讲起《阴符》经,文来。几个时辰过去,老母深入浅出,李筌听得如痴如醉,《阴符》经中的要义,他渐渐明晰起来。

    《阴符》经乃天界上清宫的秘藏,道家圣者尊重的经典,圣人用它治国,则天下太平;道人用它修身炼性,能得道成仙家之体,百姓用它治病养体,能驱逐百病延年益寿。它不仅是权衡时机,克敌制胜的兵书,更是圣者论天布道的要典,它不是凡间普通要典论著,决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