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羊汤馆门旁边的条石台阶上,但觉得这地方也不保险,因为郝运觉得,要是有人来抓自己,不见得非得从大东门出来,也有可能抄小胡同,这条胡同出来就是大旅社,从这一过就能看到自己坐在这儿,岂不是送货上门?于是郝运又站起来,在这条街上左右找,还真找到了。神旅社斜对面有家书店,郝运知道书店里的客人不见得都是买书的,很多其实是去看书,一呆就半天,开书店的通常都不会赶人走,因为书店毕竟不像其他店铺生意那么红火,店里有几个人看书,也算有人气。
他进了书店,看到里面有几个大书架,另外店中央还摆着好几张大木桌,上面摆得满满的都是书,书脊朝上,码得很整齐,基本都是线装的。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者,穿长袍戴眼镜,坐在小桌前看书,抬头看到郝运进来,双方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老者就继续看自己的,再也没理郝运。
这是郝运最希望看到的,开书店没有话多的老板,郝运假装挑了本书站在门口,脸对着大门斜向大东旅社的方向。书店离旅社不算近,得有两百多米,好在郝运视力还不错。就这样,他靠墙站着看书,这本书叫笔花医镜,封面为牛皮纸,四字书名上面还有“增补”两个小字,下面还有“铸记书局石印”六个小字,郝运完全没弄懂这书名是什么意思,翻开看内容,都是竖排从右往左写的,工工整整的楷体,全是繁体字,郝运大概看了看,好像是医书。当然,他没心思真正看书,只是个幌子,他把书页翻开,假装在看,眼睛却往上翻,注视着大东旅社的门口。
约半个小时过去了,什么动静也没有。这时书店老板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慢慢走到门口向外张望,好像在放松眼睛。郝运有些不自在,心想老这么站一个地方假装看一本书,是不太好,于是就将这本医书放回原位,在店里假装四处溜达。老者问:“小兄弟是学医的吗?”
“哦,不是。”郝运回答。
老者笑:“这本笔花医镜是上个月刚刊出来的,内容很不错,收录了很多民间验方,只卖四毛钱一本。”郝运随口答应,说再看看。老者又推荐了几本,见郝运似乎没什么兴趣,也就不再多说,回桌子继续看书。
郝运已经失去耐心,从羊汤馆到书店,他估计时间怎么也有两三个小时了,总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而且还憋着尿很难受。于是问店老板哪里有厕所,老者指着门口:“对面的胡同往里走,再右拐,闻着味儿就能找到。”
郝运连忙出书店,刚要过马路,忽然有人叫:“郝运!”是个女人的声音。郝运连忙回头,却是张一美。
“你怎么”郝运问。
张一美走过来:“我不是说要过来找你,你在看书?”郝运连连摇头,看看她身后并没有别人。张一美说:“就我自己来的,谁也没告诉。”郝运松了口气。
“怀疑我带人来抓你是吗?”张一美盯着郝运。
他连忙说:“没有,真没有!”张一美不再说什么,两人回到大东旅社房间内,张一美又仔细说了那天的经过,说已经给住在日本东京的中岛真雄先生打过电话,他说会立刻想办法找警察署和领事馆的人协调。
郝运说:“那个王八蛋英国人在鞍山火车站张嘴就骂中国*猪,我也是气不过,再说是他先动手打我的!”
张一美笑着:“现在这时局,敢动手打外国人的,郝先生算是一份,恐怕张大帅也不敢随便动手。”
“还是我那个时代好。”郝运叹着气。
张一美有些发愣,问你那个时代是什么意思。郝运也没隐瞒:“我要是说我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你相信吗?”张一美更加疑惑。
郝运告诉她自己来自一百年后的2018年,张一美哈哈大笑起来:“前天晚上你喝多了,说的也是这些话,真有意思!”郝运心中一动,连忙问都说过什么。张一美说:“你说你毕业于沈阳的东北大学,是张学良创办的。”
“是吗?”郝运仔细回忆,觉得“东北大学”这个名字很熟,但并不记得自己说过,难道很多事只能在喝醉的情况下才想得起来?
张一美又说:“你自己也记不起来了吧?我看啊,你这人清醒的时候跟喝醉的时候没什么区别,都是满口胡言。如果不是你说话还有条理,头脑还算清晰,我非把你送进疯人院不可!”
郝运猛然想起自己曾经进过精神病院,喃喃地回答:“我以前好像进过精神病院”
张一美问:“什么叫精神病院?”
“就是你说的疯人院,在我那个时代的名字。”郝运直言。
张一美大惊失色,不由得站起来问:“你、你真的进过疯人院?原来你真有精神病!”
郝运苦笑道:“你觉得呢?”张一美花容失色,半天说不出话来。郝运刚要说话,忽然想到,很多精神病人说的话都不着边际,比如称自己被迫害、从另外世界来的,甚至是外星人,也有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化身和转世,能预言。这些都被人看成是脑子有病,但郝运发现,自己现在的思想,难道不正是典型的精神病症状——称来自一百年后的2018年,之前被人追杀,记忆力时好时坏。
这时,张一美摇摇头:“我不相信你是精神病患者,就算是,发作的时候也很少,而且对人也没有危害。我相信可以医治过来的,或者说你只是大脑受到伤害,比如就是被劫匪给打坏的,你说呢?”
“我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郝运说,“很多细节我已经想不起来,但我生活的时代,所有东西都跟你生活的这个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完全不同!你知道什么叫手机吗?”
张一美问:“手机?是手里提着一只鸡的意思吗?”
郝运哭笑不得:“电话总知道吧?”张一美点点头说当然。郝运告诉她,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电话早已不用电线,而是比手掌还要小,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用来打电话,直接打到国外都行,而且还有彩色屏幕,能看电影,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