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第21章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

第21章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一般学习 静坐和修道的人,大致都很容易把呼吸的气和空气的气连成一气。因此便认为空气就是入体内部气机的中心。其实呼吸与空气的关系,只是人一体 呼吸器一官(肺部)的调剂作用。如果从修炼静坐的观点来说,那只属于达到横膈膜以上的效用。至于人一体 内部的气机,并非只与呼吸的作用连成一气,换言之,人与动物一样,由呼吸器一官吸收空气,就如人们需要生火的时候,必须先要凭籍引火的燃料,用来引发本有的燃能。人一体 内在的气机,犹如一个原始的宝藏,它与生命俱来,永远潜在着无尽的功能,但不经过合理的修炼,这种潜藏的生命之能将随老死物化而去,永远无法发生作用。
    佛家小乘禅观的修法,便把呼吸之气与人一体 内部潜能的气机,分成三个步骤和三种状况,这是比较正确的观念。
    (一)是“风”。这便是指空气与呼吸器一官之间的通常作用,换言之,一般人凭籍呼吸空气的作用而维持生命的存在,这都是“风”的状况。
    (二)是“气”。就是通常人的呼吸作用,经过静坐方法的锻炼以后,呼吸较为轻清而从容缓慢。
    (三)是“息”。经过静坐的高度修炼以后,呼吸之气,到达轻微而几乎止息的状态,那时呼吸器一官的阖辟作用,等于停废。(但有关身体其他部分的呼吸,并未完全停止。)小腹部分以及下丹田之间。不靠呼吸器一官的往返作用,自然而然发生一种翕辟的现象,这便是“息”。后来道家的丹道家们又称它为“胎息”。甚至有些丹道的修法,还专门主张“心息相依”便是无上丹法的根据。其实,这种说法,都是隋、唐以后,佛家小乘禅观的修法,被天台宗修一习一 “止观”的法门所采用,渐渐普及变化,互相融会而来。因为在隋、唐以前道家的修法,虽然也很注重炼气术,但实在没有“心息相依”与“胎息”的理论,虽然有些假托魏、晋时代的丹经偶亦类似提到,但毕竟都是后世的杜撰,不足征信。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并非偏向佛家而薄斥道家,这只是从人类文化历史时代的发展过程顺便叙说一些老实话,与门户之见无关,更与考证之学无关。如要考证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问题,实在有“刻舟求剑”,逝者难造之感了!